
30年前,張堂群便是從蘇北跑上海的運輸戶。他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蘇滬內河航道上常出事故,『跟我同期買的4條船,3條都沈了,水泥船一撞就是一個窟窿;拉水泥、磚頭,總有人超載,甚至有人把命都丟了』。
薛錦秀說起自己搭建船屋,也是無奈:上世紀90年代船進來後,也就出不去了,大多數公路橋都是矮橋,稍高點的船就過不去。從那時起,水泥船陸續靠岸不動,張堂群船上的發動機生鏽了,拆掉當廢鐵賣了。還有些運輸戶乾脆做起了『二房東』,自己不住了就往外租,若實在太破舊了,處理起來嫌麻煩,就往外賣,一條水泥船就賣兩三千元。
這批早該退出歷史的廢船,終於沒了。而整治河道非一朝一夕之功,未來的工作還有不少,維護河岸、清理污染物,依舊需要執行力和長效機制。截至目前,上海列入整治計劃的471條段、總長631公裡的中小河道均已基本完成『一河一策』編制任務。最後的船屋之外,如何進一步破解各類小河各自的特殊問題,依舊需要在治理方式上有新作為。
20號船的老崔,平日與妻子在街頭賣煎餅,前些天做完早點生意後,他們就趕緊回到船上收拾東西。他們已就近租好了房。『生意不捨得中斷,都是老客戶。』老崔說。
他最後看了船屋一眼。就在船屋附近的河道,兩岸醒目處,有著『河長制』的告示牌,將河道的名稱、長度、簡介、養護管理單位、河長以及監督電話,統統公之於眾。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