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聞
搜 索
證監會發審委掌生殺大權 媒體析為何四位委員落馬
2017-04-24 13:58:28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劉慎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聞內存

  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究竟分幾步

  去年12月22日,證監會發行監管部首次將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在其官網上發布,其審核工作流程分為受理、反饋會、見面會、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核准發行等主要環節,分別由不同處室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對每一個發行人的審核決定均通過會議以集體討論的方式提出意見,避免個人決斷。

  就發審會環節,證監會指出,發審委制度是發行審核中的專家決策機制。目前主板中小板發審委委員共25人,創業板發審委委員共35人,每屆發審委成立時,均按委員所屬專業劃分為若乾審核小組,按工作量安排各小組依次參加初審會和發審會。各組中委員個人存在需回避事項的,按程序安排其他委員替補。

  發審委通過召開發審會進行審核工作,以投票方式對首發申請進行表決。根據有關規定,審核首發申請適用普通程序。委員投票表決采用記名投票方式,會前需撰寫工作底稿,會議全程錄音。

  發審會召開5天前,證監會發布會議公告,公布發審會審核的發行人名單、會議時間、參會發審委委員名單等。首發發審會由審核人員向委員報告審核情況,並就有關問題提供說明,委員發表審核意見,發行人代表和保薦代表人各2名到會陳述和接受詢問,聆詢時間不超過45分鍾,聆詢結束後由委員投票表決。發審會認為發行人需要進一步披露和說明問題的,形成書面審核意見後告知保薦機構。保薦機構收到發審委審核意見後,組織發行人及相關中介機構按照要求回復。綜合處收到審核意見回復材料後轉相關監管處室。審核人員按要求對回復材料進行審核並履行內部程序。

  新聞鏈接

  每位發審委委員平均每年審50家企業

  2013年,有報道指出,中國股票發審的預審環節、初審會、發審會最重要,對應預審環節的兩位預審員、初審會上的兩位處長、發審會上的七位發審委員。

  以前發審委員上會名單是保密的。一位公關公司總經理此前回憶說:『那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有公關公司派四五個人天天盯在證監會門口,看發行部的人抱著企業發審材料出來了,就派人跟上。如果材料送到財政部了,那就是財政部的那位發審委員審;材料送到發改委了,就是發改委的那位發審委員審。雖然是笨辦法,但很有效。一份名單可以賣一百萬元。』

  『大體來說,一票三五十萬元屬正常。每位委員平均每年審50家企業,80%的過會率。市場給每位發審委員一年的投票權估值1000萬元。當然,有多少委員選擇變現是未知數。』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估算。很顯然,這些都是犯罪行為。

  據報道,IPO能否被通過,發審委分組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創業板35位發審委員如何分成四組,兼職委員如何臨時調配插入到四組委員中去一起上會?主板25位發審委員又如何分組?誰來決定哪組委員上哪家企業的發審會?這些是投行和擬上市企業最關心的內容。發審委員由證監會主席辦公會議決定聘任,名單則基本由證監會相關發行部門推薦。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