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違規失信企業,落實『會銷』管理責任
近日,廣州警方端掉了一個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華人中醫養生協會』的團伙。該團伙以會銷模式向老年人高價售賣假藥、保健品。
今年以來,河北、江蘇等地開展了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及虛假宣傳專項治理行動。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制訂的《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已向社會征求完意見,即將發布。《辦法》將那些以講座、會議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列為食品宣傳欺詐,對生產經營企業處罰的同時,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一並進行處罰。
『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劉俊海說,對失信的保健品企業和個人,一定要嚴加懲戒,包括追究民事責任、刑事責任,進行行政處罰等。此外還應建立制裁失信行為的懲戒機制。『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讓黑心老板貸不到款,坐不了飛機、高鐵。』
『對會銷這種商業模式,要興其利,除其弊。』劉俊海認為,除了事後懲戒,相關職能部門還應該把好關口,建立對保健品會銷的事前審查備案制度,實現標本兼治。采取集會、講座等形式宣傳推銷各種產品的活動,應該經過工商部門或者食藥監審查備案後纔能進行。講座知識真不真實,商品可不可靠等,管理部門要過一遍篩子。
4月4日,南京中科藥業有限公司等14家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發出誠信倡議書,倡議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劉俊海很認同這種做法:行業協會要做好自律工作,清理害群之馬。做到對保健食品功能不進行虛假、誇大宣傳;銷售有正規批文、質量可靠的保健食品;不采取任何手段誤導消費者一次性購買大量保健食品,等等。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提醒消費者,選購食品和保健食品時要認清包裝上保健食品標志(小藍帽)和批准文號。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要警惕『專家義診、權威證明、免費試用、療效顯著』等營銷陷阱,科學、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