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聞
搜 索
揭秘『坑老』的保健品:騙局幾個套路 屢試不爽
2017-04-10 09:20: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寧夏銀川,一處保健品展臺通過向老年人免費發放各種小禮品,獲得了領取人的姓名、電話、患病癥狀、詳細住址等信息。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林子(化名)怎麼也想不到,72歲的母親竟成了保健品營銷的受害者。林子在某事業單位工作,他的母親是退休教師。本以為一家人的工作與生活經驗足以抵擋騙子的花言巧語,然而在銷售人員的花言巧語和重重攻勢下,母親還是為保健品掏出了5萬多元。

  山東青島的陳女士同樣沒想到,60歲的父親以這樣的方式告別人世。因為自覺被保健品營銷公司欺騙,老人在海邊自溺身亡。一段時間來,這一事件頻頻被提及,成為保健品銷售『惡果』的鮮活事例。

  由保健品營銷引發的家庭悲劇,近年來頻頻上演,保健品銷售亂象屢禁不止。如何規范和有效監管保健品市場,不再讓老年人成為騙局的受害者,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騙局

  幾個套路屢試不爽

  『先是免費辦講座,還給老年人送花生油、送雞蛋,把他們「穩住」後就開始推銷所謂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林子說,雖然自己跟母親苦口婆心地勸了好多次,還拿出權威媒體的報道,然而母親還是被『套路』了。

  陳女士的父親則是被保健品公司免費旅游的幌子蒙騙了。2013年以來,該公司以買保健品送旅游等名義,騙老人買了近6萬元的保健品。去年4月,公司又承諾帶老人和他的老伴去西安、巴厘島等國內外城市旅游,但保健品買了,旅游的承諾至今沒有兌現。

  記者梳理發現,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銷售保健品已成為行業內的『標配』推銷手段,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通過相同的招數,向老年人變相推銷高價保健品。與此同時,隨著老人的警惕性提高,一些新的招數也應運而生,但萬變不離其宗。

  其一,是以『免費牌』吸引上鉤。保健品公司在先期推銷時通常會采取發放免費日用品、贈送藥物、免費義診等方式,放長線釣大魚,給老年人制造不花錢就能看病、得實惠的假象。有的企業打出送100個雞蛋的口號:第一次領10個雞蛋,第二次帶人來給20個雞蛋,第三次30個,第四次40個……以此『套牢』老年人。甚至有銷售人員稱,利用大數據的方法統計發現,一個顧客被成功轉換,只需要52.7元錢。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保健品銷售現場的火爆景象,其實是精心策劃的營銷噱頭。騙子利用各種頭銜對自己進行包裝,然後誇大產品效果,運用『送禮物』『返利』等手段引誘老年人掏錢購買。一些老年人貪圖便宜參加活動,隨後就會以『溫水煮青蛙』方式上當受騙。

  其二,是以『專家牌』強力洗腦。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所謂的專家做宣傳,通過專家講座、專家義診等形式,打消老年人的顧慮。

  為了宣傳保健產品的效果,講座人往往被冠以國家高級營養顧問、軍醫老專家等各種頭銜。為了讓老年人對產品深信不疑,講座者在宣傳方面大做文章,為產品銷售做足鋪墊。有媒體調查發現,所謂專家,有的竟然是賣保健品店主,經過一番包裝,『大忽悠』變成了『大專家』。而在『義診』過程中,這些騙子經常憑空捏造出一些病癥,嚇唬老年人自掏腰包買高價保健品。

  其三,是以『親情牌』騙取信任。一些保健品營銷人員采取『溫情攻勢』,通過各種『話術』與老人拉近關系,一旦獲得老人的聯系方式、家庭情況等信息後,會表現得非常熱情,不斷對老人們噓寒問暖,關心老人的疾病,通過逐步的交流來騙取老年人的信任。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