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聞
搜 索
智能快遞櫃上演搶櫃大戰 快遞『最後100米』難題待解
2017-03-28 09:31: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因成本高企加上未能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導致智能快遞櫃目前還難以大規模鋪設。專家建議,應多途徑解決快遞『最後100米』難題,以緩解智能快遞櫃不足造成的尷尬。

  多地智能快遞櫃『爆櫃』

  曾經,因小區車位有限,鄰裡之間總會引發搶車位大戰。如今,設在小區裡的智能快遞櫃也成了被『搶』的對象。

  近日,家住北京石景山區楊莊中區的李先生就碰到了這樣一幕:幾個隸屬不同快遞公司的快遞員為搶佔一個智能快遞櫃的格子吵得面紅耳赤。

  圓通快遞一位快遞員說,楊莊中區去年設立了幾組智能快遞櫃,起初因為使用的人不多,他去投送快遞時並不需要搶;現在,業主已認識到了智能快遞櫃的好處,使用的人也多了起來,但整個小區有980戶,『僧多粥少自然就要搶了』。

  這一現象已不是孤例。據媒體報道,前段時間,廣州多個小區智能快遞櫃出現『爆櫃』,不僅是快遞員,小區業主、保安等都被裹挾進了這場『搶櫃大戰』,甚至衍生出了『快遞櫃黃牛』。而在更早之前,福州各快遞公司的快遞員為爭奪有限的快遞櫃展開了『暗戰』,有的快遞員在派件前一天晚上,用白紙搶佔空櫃。

  作為快遞行業產業鏈『最後100米』的解決方案之一,智能快遞櫃近年來在全國各小區和企事業單位得到了推廣,快遞員將快遞存入收件人所在處的智能快遞櫃,收件人輸入密碼領取快遞,既能兼顧送貨效率,又可保護顧客隱私。然而,智能快遞櫃的普及率卻沒有跟上市場需求的步伐。

  據媒體報道,在廣州越秀區的富力東山新天地A區,暫時只有豐巢快遞櫃一家進駐。據統計,小區內的智能快遞櫃只有150個格子,居住在這個小區的廖女士說:『平均下來一個格子要給好幾家用,根本不夠!』

  正因為如此,本來予人方便的智能快遞櫃卻成了許多快遞員的煩惱:盡管每天一大早就開始『搶櫃大戰』,但仍有許多快遞員搶不到。實在沒櫃子而業主又不在家的,快遞員只好將快遞堆放在快遞櫃旁邊。

  成本高企致企業經營困難

  在傳統的快遞發展模式中,『最後100米』配送一直是個難題,而智能快遞櫃被公認為是解決這一難題較為經濟有效的方式。不過,目前的狀態說明,智能快遞櫃企業仍然存在各種這樣那樣的問題。

  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206億件,日均5643萬件;201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312億件,日均8548萬件。根據第三方權威機構預測,預計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不低於1022億件,日均將達2.8億件;同時數據顯示,2017年智能快遞櫃市場將超百億。

  既然有這麼大的需求,智能快遞櫃企業為何不進行快速布局?答案是,成本太高且盈利模式還沒找到。

  智能快遞櫃企業豐巢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廣州部分小區每一套65格大小的智能快遞櫃一年的基本維護成本在3500元左右,目前公司在廣州全市鋪設了約2500套快遞櫃,粗算下來,一年的成本就要875萬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每個智能快遞櫃的鋪設大約需要3萬元到4萬元,因此大面積鋪設智能快遞櫃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智能快遞櫃企業到目前為止還未能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大多處在『燒錢』階段,錢一旦『燒完』,企業自然難以為繼。

  據了解,智能快遞櫃企業的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塊:投遞收費、超時收費、廣告。鑒於經營壓力,一些智能快遞櫃企業企圖通過提高投遞收費額度和超時收費的方式來提昇企業盈利能力,但均未能成功。

  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去年雙十一當天,速遞易在重慶、浙江臺州、四川南充、山東濰坊、湖北襄陽5個城市試點推行新政,將之前實施的免費存放48小時的政策改為4小時後即收費。新政施行後不久就遭到了消費者的質疑。之後,速遞易不得不將免費時長恢復為48小時。

  『去年有段時間,我們也曾嘗試過收費』,某智能快遞櫃的運營商負責人說,在試行收費期間,櫃子的使用率從98%降到了30%,『為保證市場佔有率,我們不得不改回免費模式』。目前,因未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這家智能快遞櫃企業還在做賠本買賣。

  此外,利用『遍地開花』的智能快遞櫃投放廣告是最常見的一種盈利手段。不過,對收件人來說,為了取快遞先得被迫看1分鍾左右的廣告實在煩人,而對智能快遞櫃企業巨量的資金需求來說,目前來自廣告的收入只是『杯水車薪』。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