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穿山甲人工養殖困局:沒有一家完全成功,種源和技術都是難題)
【編者按】
『穿山甲公子』、『穿山甲公主』引發輿論聚焦時,工信部的一條舊聞,讓穿山甲養殖公司進入公眾視野。
雲南鯪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穿山甲規范化規模化示范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北京三和藥業有限公司牽頭東莞市慶豐園、廣東南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四會市華滿動物養殖基地三家單位,以『中國穿山甲國外引種與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項目』,曾經申請工信部的資金扶持,但因績效評價不達標,工信部最終未予扶持。
如今這些公司養殖穿山甲的情況如何?澎湃新聞進行了實地探訪。

廣東南嶺投資有限公司開辦的穿山甲養殖基地如今已是大門緊閉。
獸醫李洪斌沒有想到,飼養一只穿山甲會如此艱難,『養殖的穿山甲已經暫時放歸到山林了,但我們還是能找到它們。』
站在南嶺腳下,面對如今已是空空蕩蕩一片蕭索的穿山甲養殖園,李洪斌有些失落,『從2014年6月開始,總共養了二三十頭穿山甲,我們這邊只養到第二代,成功繁殖出的下一代穿山甲就七八頭,技術困難、種源稀缺,不僅我們陷入困境,其他單位也沒有形成成熟養殖穿山甲的模式。』
李洪斌所在的穿山甲養殖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的南嶺山區,在2014年的穿山甲人工養殖熱潮中,這家由廣東省南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辦的穿山甲人工養殖項目,成為少數幾家『吃螃蟹者』。
2017年2月底,澎湃新聞在廣東東莞、韶關、肇慶等多地走訪,並向當地林業部門求證後了解到,東莞慶豐園藥用動物研究所、韶關南嶺穿山甲養殖園、肇慶四會市華滿動物養殖基地等穿山甲人工養殖企業,均獲得了廣東省林業廳頒發的穿山甲馴養繁殖許可證。
『穿山甲還沒有說人工養殖完全成功的,都沒有成功,更沒有商業化養殖的,目前都是以科研養殖形式在推進,這些養殖單位是有批過相關證件,但都是試驗性的,沒有獲准進行商業行為。』2月23日,廣東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說道。
長期研究穿山甲物種的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吳詩寶對澎湃新聞表示,穿山甲規模化養殖需要捕捉野生種源,而穿山甲現在屬極度瀕危物種,種源稀少,在養殖技術不成熟的條件下搞規模化養殖,會給這一物種帶來毀滅性打擊。
『不需要那麼多養殖企業,只需要少數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起來,搞些科研攻關,對現有的養殖企業要進行清理整頓。』吳詩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