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協商被『拉黑』,平臺拒絕提供收款方信息,相關部門以無對方真實姓名、賬號為由不予立案——
『手誤』轉錯賬,是否就要『打水漂』?
近日,廣東省中山市的黃先生通過微信平臺誤轉8萬多元給陌生人,隨後遭對方拉黑。隨即,他向騰訊客服求助,對方回復稱『資金無法撤回,可與好友聯系協商退回』,並拒絕向黃先生透露收款人的真實信息。無奈之下,黃先生只好求助於公安部門,但警方表示『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和賬戶信息,不構成立案條件』,建議其找法院。然而,法院工作人員告知黃先生,必須要知道對方真實的身份信息纔予受理……
這是新華社日前的一篇報道。由該事件引發的『移動支付轉錯賬』相關話題近幾天持續發酵,引起廣泛討論。有人認為,轉款人由於疏忽大意『轉錯賬』,損失是自己造成的,需要自行承擔後果,能不能要回錢『全看運氣』。也有人認為,如果實際收款人將這筆錢取出或轉移藏匿,拒不歸還,移動支付平臺在幫助用戶追討中應當承擔起應有責任。
那麼,通過移動支付平臺轉錯賬後,轉賬方是否有權要回錯轉的款項?對轉賬人而言,最科學合理合法的維權途徑是什麼?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記者就有關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