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聞
搜 索
小鎮彩禮之變:一度要價50萬 如今『指導價』兩萬
2017-08-04 09:01:5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馬躍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讓黨員乾部打個樣

  記者趕到花馬李村,村支書李傳偉的妻子,趕緊出門,躲著不見。

  李傳偉坐在板凳上,點著煙,狠吸了幾口:『移風易俗,俺媳婦支持。黨員乾部不帶頭,群眾工作不好做。』

  一旁的乾部插話說,李支書嫁閨女,少要彩禮、節儉辦事,在家頂了不小的壓力。

  年前,閨女定親。男方按『老規矩』,要送六萬六到李傳偉家。

  『誰家閨女不出嫁?都要高彩禮,惡性循環。』李傳偉打定主意,降低彩禮,又怕妻子這一關不好過。

  他先到鎮黨校,聽了一堂移風易俗黨課,回來給妻子傳達政策。妻子的臉一黑,不吭聲,給李傳偉來了個『悶頭頂』。

  他不死心,接著說:『少要彩禮是好風氣,咱當乾部,得先支持。』無論咋說,妻子不表態。

  正巧,張橋鎮鎮長史雲潔來村裡。李傳偉拉上鎮長,到家說服妻子。妻子一見有領導來說彩禮,把門一關,扭頭就走。

  不久,縣裡下發文件,要求黨員乾部操辦本人和直系親屬的婚嫁,必須提前3天向縣紀委或單位黨組織書面報告;必須執行新標准,否則給予黨政紀處分。村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把移風易俗納入年度考核,工作不力追究主要領導責任。

  李傳偉立馬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拿到妻子面前。這回,妻子不再堅持,答應只要1.6萬元。

  上黨課,統一黨員乾部思想;下文件,約束黨員乾部行為。目前,柘城基層黨校進行88場次移風易俗培訓,受教育者達1萬多人次。

  管住了乾部,還得引導群眾。

  農村人愛看戲,柘城在戲上做文章,縣裡新編的好幾出戲,演了500多場,受教育群眾10多萬人次;新拍微電影《雷哥定親》《鬼火》,網絡點擊量超過百萬。各村街頭貼宣傳畫,村委會打開大喇叭……宣傳鋪天蓋地,村村不落。

  最受歡迎的戲是《請閨女》。

  戲裡說,張玉米嫁給李瓜秧,一個月也不回娘家。老兩口不放心,前去看閨女,這纔發現,李瓜秧相親時用的樓房、送的彩禮,全是借的。為了還賬,小兩口被迫住進破屋子。

  『「怨你怨你都怨你,把閨女當成取款機。」聽戲詞,笑中含淚,入心入肺。』張橋村村支書張文彬說。

  新戲雖好,村民單是看熱鬧。真叫誰家簡辦紅白事,誰也不想伸頭。咋辦?『軟』要宣傳,『硬』要約束。

  柘城制定操辦紅白事的參照標准,經過群眾表決,全部上牆公布:訂婚彩禮不得超過兩萬元;提倡婚事1天辦結,3天回門不請客;取消新人下車禮金;收受賀禮、禮品、禮金,農村控制在100元以下;迎親車隊不超6輛,行駛中不放鞭炮。婚宴嚴格控制宴請人員范圍,只限近親屬;每桌10人,自請廚師的,含煙酒不超過300元。

  乾了十幾年村支書,張文彬清楚,農村的風俗根深蒂固,要想『全面開花』,先得攻破『第一家』。

  『第一家』選誰?住在村委會對面的張華濤。他家的閨女叫張妮,今年23歲,正要定親。張家搞運輸,不差錢,光看新蓋的二層樓,房子多達10間,咋也住不完。張華濤覺得,彩禮少了沒面子,要8萬元,不高也不低。

  張文彬登門,勸張華濤降彩禮,被一口回絕:『規矩咱支持,不過俺家不出這個頭。』

  第二次,張文彬帶了倆『幫手』——村道德評議會副會長張保國、成員張超亮。道德評議會裡有村乾部、老支書、老教師,專門助推移風易俗。誰家要的彩禮多,他們上門做工作;誰家要辦紅白事,他們蹲點守到頭;誰家做得好,他們推薦參評『好媳婦、好妯娌、好婆婆』。

  張保國進了門,苦口婆心:『彩禮要高了,婆家去借錢,將來還不是你閨女還債?到時候,閨女在婆家抬不起頭。』

  『彩禮高,名聲孬。人家笑你「賣閨女」。』張超亮用上激將法。

  『理兒咱都知道。話說回來,別人都要七八萬,俺閨女要兩萬,街坊親戚不戳脊梁骨?』張華濤顧慮未消。

  張保國又勸:『有人說閑話,你就往道德評議會身上推。咱又是搞宣傳,又是立村規,看誰敢反對?』

  張超亮警告:『誰一意孤行,不遵守新規矩,紅白理事會不去他家「問事」,不去幫忙。』

  張華濤一家商量,妻子、女兒同意只要1.1萬元彩禮。結婚那天,張家不派人送親,免得男方多擺宴席。婚後3個多月,兩口子一個做生意、一個照顧家,幸福美滿。張家被評為『移風易俗光榮戶』。牌子掛在家門口,誰路過,誰豎大拇指。在張華濤影響下,他的大哥、二哥嫁閨女,也基本按照新規矩,一家要了2.6萬元,一家要了1.1萬元。

  『過去誰要得多,誰有面子;現在誰要得多,誰是財迷。大喇叭每天廣播一次,好的亮亮相,壞的出出丑。不管心裡願意不願意,沒人再敢公開要高彩禮。』張文彬說。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