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誇的網速
三大運營商網上營業廳信息顯示,現階段提供的寬帶大致從30兆到200兆不等。事實上,用戶上網時的下載和上傳速度卻遠達不到運營商宣稱的網速。
『我的百兆光纖第三方軟件測只有22兆,該向誰去喊冤?』『20兆的光纖只有幾百K的下載速度,看流暢級別的視頻都卡』『50兆的網有時候連個網頁都打不開』……網民們紛紛抱怨。
2016年5月,艾媒諮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寬帶用戶使用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受訪網民覺得其購買的寬帶網速與運營商宣傳的網速不符,感受到提速降費帶來便利的網民僅佔受訪總數的二成多。
與此同時,『假寬帶』問題也引起了各界關注。運營商分為『一級運營商』和『二、三級運營商』。前者是指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家基礎運營商;後者則是『長城寬帶』『寬帶通』等只能租用基礎運營商的網絡再向個別小區進行二次銷售的運營商。在網上遭受吐槽最多的,主要是『二、三級運營商』。有些運營商網速與宣傳嚴重不符,讓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可能是接了假寬帶』。
變味的套餐
早在2013年,人民日報就報道過內蒙古聯通公司辦理寬帶時必須強制綁定固定電話和手機卡的行為。時隔4年,這種套餐捆綁服務仍未完全取消。
調查發現,北京移動在辦理寬帶套餐時仍規定:『報裝號碼為北京移動已辦理實名制或實名登記號碼的,默認開通手機號綁定寬帶賬號業務』。這意味著一旦用戶手機發生欠費等行為時,有可能對其使用寬帶也造成影響。
強制預存話費,也讓運營商一些所謂的優惠套餐變了味。比如,針對北京移動『愛家寬帶』套餐,一星級和二星級客戶必須預存300元話費,只有三星級以上客戶纔能免預存,部分消費者雖然希望享受該優惠,但並不情願被強制埋單。
有專家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深層原因,還是市場競爭壓力不夠大。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多家運營商充分競爭,不斷提昇服務質量,逐步終結此類捆綁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