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普查出什麼、成果怎麼用——解析國家『地理家底』
2017-04-25 08:54:36 來源:新華社  作者:李松 董瑞豐 王立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題:普查出什麼、成果怎麼用——解析國家『地理家底』

  我國地理情況到底啥樣?『家底』剛被摸清——通過遙感衛星、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車齊出動,歷時3年多,投入5萬人,繪制出了我國第一份全覆蓋、高精度的『地理國情圖』。

  24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公布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結果:全國植被覆蓋面積達到756.6萬平方千米;全國房屋建築(區)佔地15.3萬平方千米,約等於一個山西省的面積……摸清地理國情『家底』,有助於科學分析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發展潛力,為了解國情、把握國勢提供基礎數據支橕。

  摸清地理國情『底數』:一塊200平方米綠地清晰顯現

  作為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查清了我國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現狀及空間分布情況。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買合蘇提說,普查獲得的地理信息,一方面囊括了我國地表自然資源要素基本情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湖泊、荒漠和裸露地表、冰川等的位置、范圍、面積等信息;另一方面也查清了與人類活動相關的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基本情況,掌握其類別和位置。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維森介紹,為最大限度提高地理國情普查精准度,普查部門一方面采用『衛星+航空攝影』相結合的方式,獲取優於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遙感影像,另一方面實施人工野外實地核查,進一步提高普查質量。

  『城市最小采集面積為200平方米,相當於一塊10×20米見方的綠地或水池的地理信息,在普查中都能統計出來。』李維森說。

  地理國情普查看似專業性很強,其實離普通人日常生活並不遙遠,從衣食住行到空氣質量、飲水安全,都息息相關。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程鵬飛介紹,在京津冀地區,普查人員開展了重點大氣顆粒物污染源、城市空間擴展、自然生態空間地表沈降等地理國情信息監測。數據明晰讓監管部門『心裡有底』,應對舉措更有針對性。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