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雲南古籍家底基本摸清 大批孤本首度面世
2017-04-21 11:13:09 來源:新華社  作者:許萬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昆明4月20日電 經過近10年的收集整理和普查登記,雲南古籍整體存量目前已基本摸清,大批塵封已久的罕見孤本也隨之走進公眾視野。

  雲南省歷史文化厚重,少數民族眾多,各類古籍文獻卷帙浩繁。長期以來,大量珍貴古籍分藏於各地圖書館、博物館、寺廟,有些長期『沈睡』在民間,面臨失傳危險。

  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王水喬介紹,為摸清雲南古籍家底,從2008年開始,古籍普查工作人員深入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對散存各處的各民族文字古籍進行整理登記,如實記錄古籍基本信息、破損情況、保存狀況等信息。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雲南全省古籍藏量為33965部、累計逾百萬冊。目前,超過70%的古籍文獻已完成登記編目等工作。

  埋藏在山崖絕壁藏經洞裡的殘破藏文古籍、鳥獸草木栩栩如生的東巴象形文經書、納西族學者用漢語詠誦的清雅詩句……隨著普查登記工作的推進,眾多罕見的古籍孤本、珍本也『走出深閨』,重新煥發魅力。

  據介紹,這批珍貴古籍的內容涵蓋宗教文化、民俗民風、文學藝術等多領域,其中《佔死星神書》《東巴舞譜》《彝文始曲》《雪山庚子稿》等頗具雲南特色。以明代納西族詩人木公的詩集《雪山庚子稿》《隱園春興》等為例,從收集整理、登記錄入、審校核對到數字化保護,雲南古籍保護部門完整再現了這些古籍原貌,對深入研究納西族與漢族文化交融具有重要意義。

  王水喬表示,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壞,難以恢復。『未來,雲南古籍保護專家將繼續做好古籍登記編目,同時高效推進古籍搶救性修復、數字化保護以及編輯出版等工作,確保這些珍貴民族文化遺產永世長存』。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