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
2017-04-18 09:57:3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為廣大網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國無法不治,網無法不興。當前,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渠道、生產生活的新空間、國家治理的新疆域。網絡空間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探索管網治網之道,加強網絡立法,嚴格網絡執法,引導網民尊法守法,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

  強化法治思維,發揮法治規范引導網絡行為的基礎作用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強化依法治網。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的主體是現實的,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與現實社會關系、利益關系、社會角色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同時,網絡安全牽一發動全身,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安全構成一定影響。這都要求我們必須將互聯網管理納入法治軌道,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沒有嚴明的規則之治,就沒有有序的網絡空間。法治化作為網絡空間規范化、制度化的有效方式,是世界各國的通行慣例。美、英、俄等國相繼制定頒布網絡空間戰略、規劃和政策法規,加大對互聯網內容管理力度。美國明確將互聯網世界定性為『與真實世界一樣需要進行管控』的領域,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近200部,通過了《2015年網絡安全法案》,賦予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史無前例的網絡監督管理權。歐盟通過了《網絡與信息安全指令》,為歐盟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性法治保障。加拿大、巴西則分別出臺《聯邦信息、信息化和數據保護法》《網絡民法》,作為互聯網領域的基本法律。

  法治思維是網絡空間法治化的思想基礎。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必須強化法治思維,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調整作用,切實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推動網絡空間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加強科學立法,嚴格執法,保障法律正確實施。必須明確網絡行為底線、網絡空間紅線、網絡違法違規高壓線,為運營者建網辦網提供遵循,為網民上網用網提供規矩,為監管者管網治網提供依據,從而構建理性有序、充滿活力的網絡空間。

  強化科學立法,依靠嚴密的法律網打造規范的互聯網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自1994年全面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國已制定了70餘部與互聯網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信息立法進程加快,《國家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九)》《反恐怖主義法》陸續出臺,互聯網金融、廣告管理、網絡出版、搜索、直播、應用程序等相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相繼實施,依法管網、辦網、用網有了基本依據,為促進互聯網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網絡安全法》的出臺,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空間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但是當前網絡法制建設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形勢的日趨復雜還不適應,加強網絡空間立法仍是重要緊迫的工作任務。

  網絡空間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首要是完善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序的網絡空間法律法規體系。更加注重統籌推進、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探索和遵循網絡治理科學規律,更加注重提高互聯網立法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使網絡立法互聯互通、協調一致、有機統一。要不斷加快制定出臺電子商務、個人信息保護、電子政務等基礎性立法。完善互聯網信息服務、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網絡視聽節目、網絡文化、金融信息服務等方面法律法規。完善司法解釋和政策解讀,推動現有法律延伸適用於互聯網,規范網絡行為。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