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長江刀魚賣出天價 刀魚之困背後乃長江之殤
2017-04-10 10:34:37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網絡配圖

  不過,自古愛江鮮乃是一種文化,特別是在長江流域最為富庶的江南一帶。宋代名士劉宰,在為友人餞行的刀魚宴上,作過一首贊美刀魚的詩:

  肩聳乍驚雷,腮紅新出水。

  佐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

  河豚愧有毒,江鱸慚寡味。

  在品一桌佳餚時,文人的附庸風雅,多多少少賦予了長江裡的各種鮮味一些浪漫色彩。

  但對於一斤用來吃的魚來說,當每每開出七八千甚至過萬的高價,仍有那麼多饞嘴的食客趨之若鶩,爭相搶吃,顯然已經超越了食物級意義的『好這口』。

  千金難買,長江刀魚經歷了什麼?

  刀魚,又稱刀鱭,是一種洄游魚類。刀魚與河豚、鰣魚並稱為『長江三鮮』,又因肉味鮮美、脂肪多,細嫩豐腴而位列三鮮之首。每年春季,刀魚會從河口溯江而上進入江、湖中產卵繁殖,清明節前,為食用刀魚的最佳時期,因而價格大漲。

  一份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1973年長江刀魚頂峰產量達3745噸,隨後逐年銳減,刀魚幼體受水質污染和過度捕撈,資源每況愈下。1983年為370噸左右,2002年的產量已不足百噸,2003年後基本維持在50噸左右。2013年,上海、江蘇、安徽三地的長江刀魚被列入國家保護范圍。

  目前,長江刀魚洄游距離大幅縮短,長江中游的岳陽和湖口已經很少監測到刀魚。漁民出船,半天只能撈到兩條小魚,運氣不好的話連魚腥都碰不到,所以捕撈成本非常高。

  養殖刀魚,能否替市場解圍?

  相關科研單位和企業探索了刀魚人工養殖十幾年,但養殖刀魚目前還未能游向市場。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養殖研究室主任徐鋼春解釋,刀魚的商品魚規格通常是二兩以上,但現在企業規模化人工繁育的刀魚商品率不到20%,企業的養殖成本幾乎與長江裡捕撈的刀魚價格不相上下。

  『通過幾代的馴養,刀魚的應激反應水平會明顯降低,家化程度會提高,這些都會大大提高刀魚人工養殖的存活率和商品率,降低養殖成本。』徐鋼春相信,再進行兩代的優良品種培育,養殖兩周年,商品率可以穩定在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