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上海一中學首推網絡欺凌預防指南
2017-04-10 10:24: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聲音

  青少年網絡欺凌要及早乾預

  據媒體報道,2016年12月,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名18歲的高中女生布蘭迪,因為長期遭到網友包括惡意制作約會網站、公開電話、照片等『網絡欺凌』開槍自殺,引發關注。布蘭迪的姐姐稱,自己曾經多次報警,但警察卻回答『什麼也做不了』。而得克薩斯警方表示,由於網絡上的留言都是匿名的,他們目前還沒有查到可疑人員的真實身份。

  南京市心理危機乾預中心主任張純告訴記者記者,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人對生活不如意,網絡世界的匿名性,為這部分人提供了『庇護所』。一些人通過語言暴力、惡搞等手段攻擊他人,形成事實上的欺凌現象。由於青少年的身心發育不健全,自我心理疏解能力和應對不良信息的能力較弱,在現實和網絡交互影響下,有可能在其自身心理發展中,留下負面影響,乃至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會引發抑郁乃至自殺的現象。

  張純認為,對待網絡欺凌現象,要做到『及早乾預』,如果發現青少年有情緒低落等現象,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排除網絡欺凌事件對青少年心理的負面影響。

  -對話

  『網絡欺凌隱蔽,學校難介入』

  對話人物,《指南》編寫者,上南中學學生處主任張正國

  記者:為什麼要編印這樣一本指南?怎麼使用這套教材?

  張正國:現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很多,主要以語言暴力的形式存在,這一點,媒體也有過很多相關報道。編寫這樣一本指南,也是網絡時代,學校德育工作的一種嘗試和探索。我們將在班會課的時候將這套手冊進行發放。此外,按照計劃,我們學校還將開設相應的校本課程,而這套手冊,就是教材之一。

  記者:學校裡也出現過類似現象?

  張正國:具體到我們學校,或多或少的存在這種現象。有學生遭受網絡暴力的傷害,被孤立,這都是客觀存在的。

  記者:編寫這份指南用了多長時間?

  張正國:花了一個寒假。我查了很多資料,然後結合自身工作中的思考,最後完成了編寫。此外,還找了我們學校的兩個語文老師幫忙把關。

  記者:目前手冊的覆蓋范圍有多大?學生對手冊內容的評價怎麼樣?

  張正國:手冊一共印了5000冊,主要面向學生和家長,這一塊是能夠做到全覆蓋的。作為一項學校工程,手冊主要成本就是印刷成本,費用是由學校出的。目前已經有部分學生乾部看過手冊,應該說大家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覺得很實用,也很有現實意義。

  記者:你希望手冊將在校園生活中起到什麼作用?

  張正國:我希望這本手冊,能夠像它的名字一樣,成為學生遇到網絡欺凌現象時,維護自身權益的『指南』,讓他們免於恐懼。

  記者: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怎麼看待網絡欺凌這種現象?

  張正國: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像敲詐勒索這樣的事情,我把它叫做『硬暴力』,對人的傷害是可見的,相比較而言,網絡欺凌對學生的傷害,就顯得很不一樣。

  網絡暴力,以語言暴力為主要形式,對人的傷害其實更深,對學生心理的傷害,不是短時間能夠恢復的。

  記者:這種現象的存在,給學校管理帶來什麼樣的挑戰?

  張正國:相比於線下的這種校園暴力事件,網絡欺凌具有隱蔽性強的特點,一些學生遭受了網絡欺凌後,也不願意跟老師或者家長說,學校介入的難度也更大。

  記者:有將手冊繼續推廣的想法嗎?

  張正國: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當然希望更多的學校重視這一方面,對學生做出有益的引導。當然,推廣這樣的手冊,還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