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聞
搜 索
中紀委披露22名落馬官員懺悔錄 3種貪腐心態最常見
2017-04-05 08:37:00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陳磊 陳佳韻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制圖/李曉軍

  編者按

  截至今年3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專題欄目《懺悔與剖析》已經推出3年。3年間,該欄目不定期曬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典型違紀違法案件,通過剖析案情及違紀違法者的心靈懺悔,給黨員乾部以深刻警醒。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貪腐官員懺悔,可以尋找出貪腐犯罪的種種原因,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懲治犯罪。從今天起,《法制日報》視點版推出『聚焦懺悔錄中的廉政風險點』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我粗淺地認為,收受紅包禮金行為比較隱蔽,你知我知,成本低、風險小,一般會抱以僥幸心理。』

  說這番話的,是四川省農業廳原巡視員胡相全。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專題欄目《懺悔與剖析》公布了胡向全的悔過書。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自2015年2月底推出該欄目至今,已經披露了22名違紀違法者的悔過書。《法制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其中有19人在悔過書中反思自己的腐敗原因時,提及了或是僥幸、或是貪欲、或是不平衡的心態。

  腐敗犯罪普遍存在僥幸心理

  胡相全是最新一名被該欄目公布悔過書的腐敗官員。

  1953年出生的胡相全,2013年12月落馬時已年屆花甲,『曾經的郵遞員一路成長為正廳級乾部,又何以倒在了退休前夕』?

  1996年至2013年,胡相全在擔任四川省簡陽市委副書記、書記,資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巡視員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多次收受下屬單位和個人、企業負責人等所送禮金,涉案總金額折合人民幣1067萬元。

  『在胡相全的自我反省與檢查材料中,其曾提到自己在與下級乾部交往過程中,大肆收受紅包禮金,金額從幾千元到幾萬元甚至十餘萬元不等,涉及人數眾多,收受金額之大,連他自己本人事後都不敢相信。』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披露稱。

  而胡相全在悔過書中反思說:『對收受紅包禮金問題,最初階段,我是不情願也是反對的,當面拒絕、退還過,甚至還給予批評。』

  『到後來,隨著崗位權力、影響力不斷擴大,奉承話、恭維話聽多了,就飄飄然了,對接收紅包禮金的行為慢慢放松警惕,總覺得紅包是人家主動送來的,收下好像也沒虧欠別人,久而久之,送禮的人多,收的錢也越多。』胡相全說。

  『收受紅包禮金行為比較隱蔽,你知我知,成本低、風險小,一般會抱以僥幸心理,如東窗事發怪運氣不好,如幸運過關,則名利雙收。』胡相全這樣總結自己的心態。

  2016年4月,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胡相全有期徒刑10年。

  對此,曾從事多年職務犯罪偵查工作的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處主任羅猛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幾乎所有的腐敗犯罪都存在僥幸心理,行為人認為其行為不會被他人發現,否則不會去犯罪。

  《法制日報》記者逐篇查閱悔過書發現,在22份悔過書中,有10人明確提及對自己的腐敗行為被發現『心存僥幸』,佔比達到45.4%。

  例如,河南省沁陽市供銷合作社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原經理徐國旗在悔過書中說:『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堅守住、管住自己,而我卻沒有呢?其中還有一個僥幸心理在作怪,以為自己「操作」的更「巧妙」,不會被發現,不會出問題。』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原副主任、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夏平也在悔過書中表示,自己『法紀意識淡漠,自作聰明,心存僥幸是成因。收受賄金,自以為是一次性的交道,以後再也不來往了,不會有問題,沒有去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偉也發現,僥幸心理在以往的腐敗案例中並不鮮見。

  他對《法制日報》記者說,一些黨員領導乾部的腐敗經歷表明,正是由於心存僥幸,他們纔將腐敗動機轉化成為腐敗行為。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向《法制日報》記者分析,貪腐官員心存僥幸,也與他們缺乏組織監督、紀律約束有關,使他們沒有得到及時的懲處,逐漸從違紀走向犯罪。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