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四會華滿動物養殖基地也曾養過穿山甲,但如今已是大門緊閉。
『為了促進這個項目,企業投入很大,我們投資了4000萬元搞動物養殖,但是最後沒有推進,搞不攏,穿山甲養殖規模上不去,種源沒解決,養殖技術又很難。』曾斯文表示,民營企業養一只穿山甲成本不菲,用醫、飼料、人工各種成本疊加後,粗略估算養一只穿山甲,成本一年可達數千元以上。
『藥用當然有考慮過,如果穿山甲能人工繁殖到第二代第三代可以再考慮,但是現在技術沒突破。但是長遠來說,會希望往那個方向發展。我們了解到行業內部最多都是繁殖到第二代,養殖規模在幾十頭以上的都沒有。』曾斯文說道。
除了以救護、科研名義進行小規模養殖的穿山甲養殖企業,也還有在穿山甲養殖商業化上躍躍欲試後的知難而退者。
廣西恆拓醫藥投資集團在2014年,便計劃與廣西藥物研究所合資在南寧建設瀕危物種養殖研究基地,投資1.5億元進行穿山甲等藥用動物的養殖。
『2014年推進的,2016年沒做了。一個是辦養十來頭穿山甲的馴養繁殖許可證可以,但是商業開發都不允許,也辦不來經營許可證;另一個技術上不成熟,投資風險大性價比不高,沒什麼實質性進展。』2月28日,廣西恆拓醫藥投資集團一羅姓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
該羅姓負責人稱,如要將穿山甲養殖付諸商業化經營,除開馴養繁殖許可證外,還需辦理經營許可證件,在無法辦理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的高額投入無法在經濟上獲得足夠的回報,因而只能放棄。
廣州中量藥業有限公司是『穿山甲人工馴養技術合作發展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2月28日,該公司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2014年參加完聯盟會議後便沒有再參與了,『很久沒有動靜了,以前有做穿山甲相關產品的計劃,但是現在沒有了。』
『國家發的都是馴養繁殖許可證,商業養殖是兩證跟著的,國家就沒有發經營許可證,都是養殖許可證,養殖許可證的概念是什麼呢,就是你投入精力去養,養的越多,種群越大越好,但是不允許你交易。』王衛權說道。
王衛權告訴澎湃新聞,目前養殖技術和過去比有了一些進展,但沒有一家穿山甲養殖單位進行商業化經營,也不具備做商業化經營的養殖規模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