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聞
搜 索
揭秘中國民間最大打假隊 10億商品中撈假貨
2017-03-21 10:20:26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作者:王元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全國各地的神秘買家

  『外界一直認為,阿裡打假只是這幾年的事,實際上我們早在2010年以前就已開始打假,2002年就開啟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阿裡巴巴集團平臺治理部知識產權保護資深經理葉煒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彼時,隨著網購的興起,阿裡巴巴旗下淘寶網上的網店日益增多,由此帶來的侵權問題也浮出水面。集團內部當時還沒有像平臺治理部這樣的專業打假部門,所有涉及假貨的知識產權案件均由法務部負責。

  一些品牌商在發現侵權行為後通常都會通過郵件的方式告知阿裡巴巴法務部,再由法務部跟進相關的調查工作,核實情況後對涉事商品作出處理。

  葉煒坦承,由於缺少規范化的打假機制,阿裡巴巴這一時期的打假工作多是被動地配合品牌方(或權利人)維權。

  阿裡巴巴的主動打假始於2010年底。

  當時,一方面在國內,《侵權責任法》開始實施,其中首次明確規定電商要對其平臺上的侵權行為負責;另一方面,美國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屢屢對中國施壓,作為國內最大電商平臺,淘寶網自然首當其衝,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為此,阿裡巴巴決心啟動內部打假行動。

  但讓包括葉煒在內的打假團隊犯難的是,『根本沒人做過如此龐大體量的電商平臺的打假,也沒有任何前車之鑒可以參考,只能一點點摸索。』

  最初,阿裡巴巴借由人工團隊對淘寶上的網售商品進行排查,以找出侵權的假貨、A貨、高仿貨。2011年,在此基礎上,一種更為主動的打假模式——『抽檢』正式推出。

  為避免被網店主察覺,阿裡巴巴招募了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5000多名志願者,由這些身份隱蔽的『神秘人』配合內部打假團隊進行日常線上巡查和抽檢。

  志願者們會以網購消費者的名義在一些疑似售假的店鋪購買商品,然後將買回的商品一部分寄給品牌方,一部分寄給專業的第三方質檢機構,由其對商品的真假作出鑒定,以此為依據對涉事網店作出處理。

  如今,抽檢已成為阿裡巴巴打假的慣常方式之一,每年單此一項的花銷就達上億元。僅在2014年前11個月,阿裡巴巴就開展了6萬多批次抽檢,涉及到食品、保健品、服裝等28個行業。

  2012年12月,美國將一年前被列入銷售假冒和盜版產品『惡名市場』名單的淘寶網排除在年度名單之外,原因正是淘寶付出了巨大努力來清理網站上的非法商品。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