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預付式消費在美容美發、健身、洗車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不少經營者與消費者都頗為認可這一消費方式。然而看似雙贏的背後,卻存在諸多問題。中消協最新發布的預付式消費調查體驗結果顯示,四成多商家存在誘導消費、經營主體不合法等情況,美容美發行業變相漲價、擅自中止服務、卷款跑路等問題相對較多,制定霸王條款、違反合同約定、變相強制服務等也是預付式消費常見的問題,這些『頑疾』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消費欺詐屢見不鮮
北京的林先生在朝陽北路一家名為麗錦美容美發的連鎖店辦理了會員卡,並一直在該店理發。但在日前的一次消費中,林先生卻遇到了一樁糟心事。
據介紹,林先生在理發時被理發師告知如要達到理想的美發效果,需要做一項價格為200多元的燙發服務。林先生的會員卡中還剩餘了300元額度,便答應了理發師的提議。但是沒想到在結賬時,卻被對方要求必須再往卡裡充值200元錢。
麗錦美容美發的店員稱,這是因為該項燙發服務原價是300多元,超出了林先生會員卡中的餘額,所謂的200多元的服務價格是會員折扣,必須要在會員卡中餘額超出該項服務原價時,纔可以享受該折扣,否則消費者就必須按照原價付費。而且,消費者不能用會員卡中的餘額來抵扣該項服務的原價花費,如果不充值,必須當時用現金另行結清。
讓林先生感到不解的是,這些所謂的消費規定無論是在他辦理會員卡時,還是在被推薦這項服務時,對方都沒有告知,而且這些規定對消費者來說顯失公平,有消費欺詐和霸王條款的嫌疑。然而幾經交涉無果,林先生只好自認倒霉,之後再也不去這家店消費了。
實際上,類似林先生這樣的消費體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許多商家通過誇大折扣力度、承諾各類虛假優惠信息誘導消費者付出幾千甚至幾十萬元辦理預付卡,而在其後消費中往往出現霸王條款、不兌現承諾、擅自中止服務等各類侵權問題,更有甚者以欺詐為目的,在開業初期或收到預付款後便卷款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