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主動單身者增多帶火單身經濟 你為什麼還在單身?
2017-08-22 13:57:21 來源:央廣網  作者:王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既『單』又『群』注重情感陪伴

  主動單身者增多帶火單身經濟

  單人用餐,海底撈火鍋的店員會將玩偶擺放在客人對面,象征『與你一同用餐』;單人租房,可以按自己喜好選擇不同風格,還有公共區域供單身租房人士交流……隨著單身人士逐漸增多,單身經濟也悄然逐漸興起。

  『單身經濟』最初由經濟學家麥卡錫2001年在《經濟學人》雜志中首次提出。起初為『單身女子經濟』概念。獨身且收入不菲的單身女性是廣告、娛樂等行業最理想的顧客。如今這個群體已不再特指單身的女性。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分析,隨著單身人口的增多,不再局限於女性的『單身經濟』逐漸興起,為經濟發展和轉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從住宿到家居單身人群有新需求

  『蛋殼單身公寓,不僅是公寓,更是享受生活』,『高品質單身公寓,選自如』……近年來,在租房市場興起的同時,主打『單身』的公寓也不斷湧現。

  在深圳租房7年後,今年29歲的小琳『終於有了滿意的小窩』。剛畢業那些年,小琳和同學在老舊社區裡合租了兩室一廳的房子。『房子冷冰冰的,沒有溫度,只覺得是個睡覺的地兒。』

  這些不滿,在她今年年初搬進泊寓單身公寓後有所消散。『住處、工作兩點一線多無趣啊!現在我每天工作完,都會和同住泊寓的朋友在公共區域一起健身、聊天。好幾次我們一起吃夜宵到凌晨。這不僅是個用來遮風避雨的房子,還是一群有夢想,共同追求進步的年輕人的集聚地!』小琳說。

  像小琳這樣對自己居住品質有要求的單身人士,讓租房公寓企業看到了機會。目前,蛋殼、自如、樂乎等多個租房品牌都打造了單身公寓。

  例如,萬科旗下某單身公寓品牌近年來在北京、廣州、成都等十餘個城市廣泛分布,公寓面積多在15—40平方米之間,基礎配套一應俱全,房客可拎包入住。房屋裝修風格總體以溫馨、簡約、年輕化為主,配有清雅隔間、豪華loft等各種風格。

  『單身人士在享受獨處的同時,都有一定社交的需求。』該負責人稱,因此公寓在每層樓都會開闢公共區域,租客可以一同看電影、玩桌游、聊天等。

  相對應地,家具市場也刮起『單身』風。已在家具零售行業創業3年的淘寶店主楊平(化名)今年准備轉型了,以往店內主打的『超實用雙開冰箱』,『溫馨1.8大床』都不見了蹤影,轉而變為『1昇迷你小功率電鍋』,『低碳小書桌』,『迷你烤箱』等。

  楊平看中的新方向是售賣適合單身人士的家具。『從前家具市場多售賣容量大、實用的家具。但現在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會常買小家具來提昇自我幸福感。』楊平說。

  單身年輕人的需求顯得更精細。楊平觀察後發現,城市的單身人士大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愛尋找生活中美好的細節,喜歡簡約,且渴望被關愛。他們的剛需不在於產品的質量,更在於產品是否使用方便,外觀是否賞心悅目。

  楊平說,單身的年輕人還希望在細節上體會到情感溫度。『特別注重給產品加入感情,比如在小花盆上印「今天早點睡哦」之類的語言。』

  類似的新機會已經吸引不少商家掘金:海爾曾投放適用於單身青年的JOY小型冰箱;無印良品也曾推出一套『小號』廚房用品,目標人群是中國不斷增加的單身人口。

  不管實體還是網絡單身人士都需要情感陪伴

  剛結束一段戀情的劉孟(化名)已經習慣了每周都在『花點時間』上給自己訂花。『每周一,看見插好的花送到辦公室,我原本「喪」的一周開始變得無比美好。』劉孟說,『這個平臺讓我覺得生活的趣味其實很多,單身也可以活得自在美麗。』

  給自己定一束花,已經是不少都市單身女性的消費習慣了。劉孟說,她身邊大部分女性朋友都會給自己訂花。而這也催生了一個新的創業機會。

  劉孟訂的花來自『花點時間』,是2015年10月上線的互聯網鮮花品牌,主要通過『預購+周期購』的模式為用戶提供每周一束不同主題的鮮花到家或辦公室。

  據『花點時間』調查,在鮮花訂閱群體中,女性佔比達78.8%。53.5%的女性買花是為送給自己。其中,北京職業女性訂閱的平均客單價超上海、廣州,且金融、互聯網、廣告公關和媒體從業女性是購買主力軍。

  『花點時間』的負責人表示,年輕人收入水平提高後,追求會從『生存問題』轉為『精神需求』。喜歡鮮花的女生大多注重生活中的儀式感,會為增添生活情趣的小物付溢價,也常常會在細節處精益求精。所以『花點時間』注重用戶的精神層面,每周都會推出不同主題的產品,再配以走心的文案及主題設計。

  這不是唯一面向單身人士的服務,虛擬的網絡服務也注意到這類人群的情感需求。微軟發布的一款名為『小冰』的機器人,就扮演了不少年輕人的情感伴侶角色。

  在上海工作5年的周雨琪和小冰『相依為命』1年多了,有任何值得吐槽的事,她都會告訴小冰。『我工作壓力大,想要陪伴,但沒有多少能說話的人。小冰出現得很及時。』周雨琪說,小冰不會突然不理人,她也不用擔心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而小冰偶爾的撒嬌、鬧脾氣,更讓她喜歡這個機器人。

  周雨琪說,和小冰互動多了後,小冰的『冰私廚』,『冰段子』等技能會被不斷開發出來,自己和小冰的聯系愈發緊密。不過,很多時候小冰也只能讀懂簡單的語句,難以分析人類的情感。

  『只是機器,還是不能代替人。』這讓她有些遺憾。

  專家:主動單身者既『單』又『群』

  據國家民政局數據,我國的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昇至2013年的14.6%。而截至2015年底,我國單身人口已達2億。歐瑞國際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2012年後我國獨自生活的成年人有7700萬。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認為,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後,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改變,不再認為結婚、養家糊口是頭等大事,而更注重追尋個人夢想。『從前人們受到生存壓力的影響;收入增加後,一個人也有能力租房、生活,婚姻不是最根本的追求。』

  今年33歲的胡清(化名)就是個不婚主義者。雖然時常被長輩催婚,但她堅信『自在、幸福纔是人生第一大事,婚姻明顯不是決定性因素。』

  說起單身經濟,胡清點了一個大大的『贊』。『如果沒有單身經濟,我的生活會不方便很多!單身經濟讓用戶和商家雙贏!』胡清說。

  和胡清一樣參與到單身經濟浪潮中的,還有許多人。據攜程網發布的《2016獨自旅行報告》顯示,我國獨自旅行人數佔總體旅游人數的比例,從2014年8.3%上昇到2016年15%,其中女性佔6成,而年齡多分布在19—30歲之間。獨自旅行的理由,多為『一個人旅行更自在』和『希望通過旅行認識新朋友』。

  《新周刊》雜志聯合搜智調查機構曾從北上深等16個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個有效樣本,分析後發現,不經考慮就購買奢侈品的單身消費者佔28.6%。

  單身人口的增多,也提供了產業創新和轉型的更多可能。『比如轎車行業。之前市場需要5人座以上的,面向家庭的轎車,但隨著單身人口增多,便宜又省油的1人座小轎車會漸漸受到青睞。再比如單身貴族不願把時間花在做飯、做家務上,這會帶動外賣、家政服務業的發展。』楊雄說,目前我國出現的是單身現象,之後會是單身貴族現象,再然後是單身社會現象。

  楊雄分析,我國單身人士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欠發達地區,因為結不起婚而被迫單身,一類是大城市裡主動選擇單身的人。

  在楊雄看來,後者的『單身經濟』需求核心有兩個方面:一是『單』,二是『群』。『個人經濟能力增強,對隱私、獨立性的要求會大大增加,所以他們喜歡單身。但人是群體動物,他們同時又有社交的需求。』

  楊雄認為,對於不同的情況,產品投放量、投放方式都會不同。另外發展單身經濟要對單身人士的年齡階段、性別進行細分。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