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仍遭網友『吐槽』
以往更多在汽車、食品行業聽到的『召回』一詞,這次出現在了『毒花』風波中。
據花加方面透露,他們已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處理了此事。其官方微博顯示,8月5日當天,8點10分,花加成立緊急小組,確定將鮮花召回以及補償方案;8點30分,客服部緊急電話短信聯系客戶,提醒客戶避免和花材的接觸;8點50分,物流部門對未送達的花束進行攔截,已配送的花束上門取回;9點10分,客服部通知客戶補償方案,將免費補送鮮花和花瓶;10點30分,90%的花束已被召回。
不過,一些網友對此並不買賬。一網友表示,5日當天是在收到花束之後纔收到花加的短信提示,『並且沒有說明有毒』。該網友還表示,接到客服電話通知或短信通知的時間為12點40分前後,而收到快遞小哥『來家裡取回花材』的電話,時間為5日15點45分左右。
針對這些質疑,花加表示,除個別用戶表示已經自行丟棄之外,絕大部分產品召回在2小時之內完成。這兩天陸續有用戶反映自己收到了馬利筋並且沒有被召回,經溝通後發現,絕大多數反映未召回的客戶是將其他花材誤認為馬利筋,而導致的誤會。
有網友表示,花加在發現問題後,在無法明確送達用戶的情況下,進行了大規模的召回,這一負責任的態度值得肯定。不過,也有網友『吐槽』了短信通知的方式。網友『子文Vicky』說:『只是通過短信來處理,未免兒戲,如果消費者沒有看到呢?如果小朋友誤食呢?』也有網友說:『家裡有小朋友,每次花到了都會和小朋友一起剪花插花,剛好這次孩子和爸爸樓下散步去了,想想就後怕。』
為電商平臺敲警鍾
隨著互聯網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多物品已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采購,商品往往能從工廠、倉庫直接進入消費者的家中,快速便捷的同時,也讓安全風險有所提昇。
此次事件,正是花加平臺在對鮮花預處理過程中的不慎,導致200支未完整處理的馬利筋混入其中。對此,上海某鮮花店鋪店主張先生表示,花加存在鮮花預處理疏忽、召回方式不夠妥帖等情況,『但為了200株馬利筋將4000份花束召回,要負擔不小的經濟損失,這樣看來花加也的確是有擔當的。』
不過,雖然花加比較及時地進行了通知和處置,但還是有北京的3名用戶出現了不適情況。而一些網友對其召回方式等的意見,也給電商平臺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
一些專家表示,網購便捷,越來越多的食物、花卉、日用品通過網購平臺進入到千家萬戶,因此電商平臺對商品質量的把關要更加嚴格。『電商平臺對相關商品的檢驗和配送等環節更需要認真仔細,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用戶誤食、誤傷等。不僅對用戶造成損害,對商家自身的經濟利益和品牌形象也會造成損害。』上海交大公共管理系教授樊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