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安全素養——亟待各方共建安全網
新老安全問題的出現,直接反映出的是安全素養和安全教育的缺位。這其中既包括孩子的、家長的,也包括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
『教育要為學生提供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基礎,安全素養應該是其重要內容。』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解釋:『安全素養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能力和安全習慣,而目前,許多人的安全素養都不能達標。』
安全教育重在細節,平時多一次演練,災害來臨時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蔣承說:『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是念念課文、寫寫征文、走馬觀花參觀一下展示廳就可以的,而是要讓孩子真正明白什麼是危險,怎樣自救與救助他人。』
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時天全縣天全中學學生迅速有序按指定路線疏散到了操場,整個過程只用了一分半,沒一個同學傷亡。原因就在於,自汶川地震後,天全中學每學期都會進行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地震前兩天還進行了一場地震逃生演練。
『另外,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安全意識也還比較淡薄,沒有真正把中小學生幼兒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對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仍存在麻痺僥幸心理。安全管理不到位,責任沒落實,教育不深入,不能有效避免本來可以避免的安全事件,導致安全責任事故時有發生。』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此,政府應加強監督,及時了解學校安全教育情況,制定安全工作考核標准,不斷提高教育實效,同時建立起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保證孩子安全,需要社會各方落實責任、全力配合,共同構建起安全大網。
暑假期間,孩子居家時間為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自然應負起第一責任。但實際上,對許多城市家庭來說,家長沒有辦法做到全時段看護,此時,社區及一些社會機構、公益組織就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補充。《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就提出,未來10年,90%以上的城鄉社區要建設一所為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等服務的兒童之家。
『政府應出臺相關細則規定,制定提供看護服務的公共政策,鼓勵成立公益性組織,在家長工作時間照看孩子。』武漢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陳聞晉說:『孩子有好奇愛動的天性,不可能一直被鎖在家裡,動員社會各種力量,以規范安全的方式組織青少年開展暑期活動十分必要。其他一些國家的經驗也可以借鑒,比如英國,社區圖書館在暑假期間設有專門的兒童圖書區;在德國,通過購買「假期證」,孩子就能參加青少年局組織的各項參觀游覽活動。』
此外,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礎是社會環境的安全,這體現在小河邊豎起的『禁止游泳』標志牌上,體現在人行橫道前減速慢行的汽車上,也體現在每一個人的行為自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