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閱讀
商標侵權案件數量越來越多,且呈現侵權行為多樣化、立體化、網絡化的顯著特征。
加大判決賠償力度,是從司法保護的角度鼓勵權利人積極主動維權,敢於維權、勇於維權,讓更多侵權行為得到嚴懲,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大潤發』狀告大潤發投資有限公司抄襲、『中國黃金』訴『中國老牌黃金』傍名牌、『如意RUYI』和『如意RUYEE』對簿公堂……這些聽上去像是繞口令的案子,都是去年以來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理的商標侵權案。
看似簡單的文字游戲,背後卻是市場的刀光劍影。從簡單的模仿、抄襲假冒馳名商標,到惡意搶注品牌、不正當競爭、網店售假,商標侵權案正呈現越來越復雜的形態。
提昇判賠數額,嚴懲『傍名牌』等侵權行為
近兩年,各地冒出了許多『大潤發』超市,可是『大潤發』商標權利人康成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這些超市並不是自家的。原來,這些超市的所有人是大潤發投資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成立後,使用『大潤發』商標在各地推廣加盟店,店鋪字號、服務標識等都直接山寨康成公司的『大潤發』。
『侵權行為多樣化、立體化,是這類案件的顯著特征。』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法官何淵分析,『這類侵權案件中,被控侵權人往往通過正規的企業字號注冊、合理轉讓商標、注冊商標、延續注冊商標等方式,獲得合法有效的企業字號和商標,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變形使用、超范圍使用、組合使用等一系列形式進行侵權。』
去年,康成公司將大潤發投資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判決賠償康成公司合理費用在內的經濟損失300萬元。今年初,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了該判決。
300萬元,這是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最高賠償數額。而在德國雨果博斯商標案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判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更達到499萬元,超過侵犯商標專用權最高賠償額。
『法庭之所以確定這個賠償標准,是希望達到補償和懲罰的雙重目標。』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法官楊韡說,『這類案件侵權規模大、時間長,不僅模仿權利人商標,還虛構品牌歷史等進行虛假宣傳,混淆視聽,侵權的主觀惡意明顯。如果侵權者是主觀惡意侵犯他人正當權利,只要查明證據,我們必當采取嚴懲措施,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