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多政策劍指同業套利風險
在密集發布的政策中,多項政策都劍指銀行快速擴張的同業業務,這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利差收窄,為了增加盈利,銀行近年來規模大幅擴張,通過同業套利、繞道監管等方式來配置高收益資產。2015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同業存單大量發行,銀行同業套利再度卷土重來,增加了系統性風險。』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表示。Wind數據顯示,2015年同業存單發行規模達5.30萬億元,為2014年全年發行量的5.9倍;2016年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則達到13.02萬億元,為2015年發行量的2.5倍。今年前三個月,同業存單業務更是迎來井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同業存單是銀行主動負債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有些機構過去在資金面相對寬松的背景下,過度依賴這種同業融資方式來進行套利,並形成資金空轉。銀監會46號文就要求銀行自查:銀行是否通過大量發行同業存單,甚至通過自發自購、同業存單互換等方式來進行同業理財投資、委外投資、債市投資,導致期限錯配,加劇流動性風險隱患;延長資金鏈條,使得資金空轉套利,脫實向虛。
而12日發布的7號文也提及,銀監會要從現場檢查入手,要求各級銀監局要對同業融資依存度高、同業存單增速快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檢查期限錯配情況及流動性管理有效性。對於同業投資業務佔比高的機構,要重點檢查是否落實穿透管理、是否充足計提撥備和資本。同時,銀監會要求,同業融資佔比高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披露期限匹配和流動性風險信息。同業投資業務佔比高的機構,應披露投資產品的類型、基礎資產性質等信息。
天風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表示,多條意見明確指向了同業存單,旨在降低機構對同業存單等同業融資的依存度。如果這一部分得到嚴格貫徹落實,可能出現同業存單發行減少帶來的量價回落,但部分對存單依賴度高的機構將被動進行資產調整。
展望金融『強監管』年份開啟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纔日前用五句話概括了今年銀監會的重點工作:高度重視金融服務、防范風險、強協調、補短板、治亂象。楊家纔表示,今年將是金融行業『強監管』的一年,也是強化監管問責的一年。
銀監會最近的頻頻出招只是金融監管的一個縮影,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將是金融市場加強監管和整頓的一年,『去杠杆』和『防風險』將是貫穿始終的一個主題。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回歸穩健中性,並調節好貨幣閘門,並通過多個『鎖短放長』的操作,來抬昇市場利率中樞,擠壓一些機構過度套利的空間,引導金融機構去杠杆。與此同時,央行從2017年1季度開始推行實施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MPA體系從以往關注狹義貸款轉向廣義信貸,且央行已正式把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范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
在多個部門協調監管方面,一行三會官員日前均確認了資管業務整體監管框架的統一設計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在發布會上表示,未來的統一監管將立足於基本標准,而各個行業和機構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資管產品的透明度,使影子銀行去掉『影子』。業內人士表示,短期而言,監管收緊可能會對局部市場產生影響;長期來看,監管收緊將遏制監管套利,約束資金空轉,有利於資管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華創證券分析師周冠南指出,從頻繁落地的政策和舉措看,對於過去兩年快速膨脹的同業鏈條以及資產端高速增長的債券投資,監管從嚴的態度明確。如果說此前MPA考核是宏觀審慎監管的大框架,那麼未來直接針對同業鏈條的監管政策將逐步落地,杠杆操作、同業擴張、監管套利等行為將受到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