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津城街邊大屏幕曝光『老賴』 弘揚誠信之風
2017-04-07 08:56:07 來源:北方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原標題:津城街邊大屏幕曝光『老賴』弘揚誠信之風

  天津市區街頭大屏幕曝光老賴

  日前,天津市十一經路立交橋下的河東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樓前450平方米的大屏幕每天滾動播放一個名單,每頁10人,配有照片和案由。這是市區第一塊曝光『老賴』的大屏幕,今後還將開闢更多公共場所大屏幕曝光『老賴』。據了解,這是天津市法院集中曝光『老賴』的一個重大舉措。此消息一出,引來網友一片點贊聲,認為這樣曝光很有力度,讓『老賴』們無處遁形。但有部分網友質疑公布『老賴』的照片和身份信息等,是否會侵犯他們的肖像權、名譽或隱私權?對此,筆者認為,街頭大屏幕曝光『老賴』,是天津法院探索多渠道曝光模式的一個縮影,是依法懲戒失信行為,弘揚誠信之風的必要舉措。您怎麼看?歡迎網友們在北方網論壇及微博中發表意見建議。

  所謂『老賴』,是對有償還民事債務能力卻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的債務人的一種稱謂。多年來,『老賴』現象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痼疾。據天津市高院執行局局長劉傑介紹,在鬧市街頭大屏幕,曝光老賴在本市還是第一次,目前,這塊大屏幕上只有河東區法院和高院提供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其中尤其是河東區法院的信息最全,每個『老賴』都有照片,下一步,要求全市法院執行局提供老賴名單及信息,並且要求全部帶照片。『這是市區第一塊曝光老賴的大屏幕,今後還將開闢越來越多的街頭及其他公共場所大屏幕,曝光老賴,不嫌鬊,一直播,播到還錢為止。』

  法律:曝光老賴並不侵犯隱私權、名譽權

  據悉,『老賴』在公共場所集體亮相並非天津首創,近來在北京、上海、重慶、西安、呼和浩特等地,均出現了公共場合的大屏幕曝光『老賴』的做法。他們將『老賴』們的照片、身份信息等通過媒介公之於眾,讓他們接受社會監督。這一方面讓一些『老賴』開始著急起來,主動表示還錢,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法院判決執行難的問題。而另一方面也引發公眾追問:公布『老賴』的照片和身份信息等,是否會侵犯他們的肖像權、名譽或隱私權?對於此問題,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金澤剛對此作出了詳解。

  拿肖像權來說,我國公民依法享有肖像權,但構成侵犯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該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曝光『老賴』是司法機關面對執行難的困境而采取的應對措施,目的是督促『老賴』履行判決,而非圖營利,因此不屬於侵犯肖像權的行為。公民私人信息等隱私權的存在也是相對的,享有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而保護隱私權相應的義務就是尊重他人的權利,不侵犯國家、集體及他人的合法利益。被公示的『老賴』的行為不僅侵犯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其拒不履行判決的行為也是對司法權威的蔑視,故公示『老賴』信息的行為亦不是侵犯隱私權。

  再看侵害名譽權,它主要表現為侮辱、誹謗等侵權形式。侮辱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而僅僅公示債務人名單和相關信息,主要是向社會公開債務人欠款不還這一事實,沒有使用暴力、威脅,不構成對債務人的侮辱;『老賴』欠錢不還且不履行判決均為事實,亦不構成誹謗。其實,在性質上,曝光『老賴』的做法不過是把生效判決書的內容通過另一種『激烈』一些的形式公之於眾,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審判公開向社會的一種延伸形式。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也規定了一系列針對『老賴』的規制、懲罰手段,其中也有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判決,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的信息。因此,法院『曬人』的行為是有法可依的。

  天津市法院:打擊『老賴』屢出重拳

  長期以來,『執行難』是困擾人民法院的一大難題,也是人民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為保證這一目標任務如期實現,2016年7月,《關於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若乾問題的意見(試行)》在天津落地,爭取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藩籬。天津市法院頻出重拳,依法懲治『老賴』。

  查控平臺系統讓老賴財產無所遁形

  舉措:最高人民法院開通『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系統能自動向法院反饋被執行人在銀行開立的賬戶、餘額、資金往來等信息。天津市法院借助這一平臺可以與全國324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網絡對接。法院執行人員只需通過系統填寫申請表、制作法律文書、領導審批、電子文書蓋章,直接發送給各銀行,便可足不出戶對被執行人在銀行的賬戶、銀行卡、存款及其他金融資產,直接通過網絡方式采取查詢、凍結、扣劃等執行措施。

  除此之外,天津市法院還與市國土房管局、市公安局、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等部門建立『點對點』網絡執行查詢機制,實現數據共享。從此之後,天津的執行法官通過查控系統,對老賴的房地產和公積金一目了然。老賴們也休想再玩貓膩了。比如,對不履行法院判決的被執行人,可以凍結、扣劃其住房公積金,貸款買房也將受限。去年,全市法院應用『總對總』『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共發起2825463次查詢,涉及82632件案件,查詢反饋可用金額2677.88億元。

  據市高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郝樹龍表示,在當今這個財產投資呈現多元化的時代,傳統的查控模式,費時費力、執行效率低,已經不能適應人民群眾對提昇執行效率效果的需求,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通過建立信息共享的執行查控系統,改變原有的執行模式是執行工作發展的必然選擇。

  建『失信黑名單』出行、消費及子女上學樣樣受限

  舉措:對於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法院判決的被執行人,通過系統錄入到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老賴』,將會受到各種限制。例如,不得有以下以其財產支付費用的行為: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旅游、度假;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費行為。此外,失信被執行人還將會在報紙、電視,微博等媒體定期刊登公布。這樣做一方面能督促『老賴』抓緊還錢,另一方面也提醒市民,『記住這張臉,他的誠信度不高,避免與其有經濟往來。』去年,納入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共46401人,其中3442人迫於壓力履行了義務。

  網友觀點:

  網友『林雨涵007』: 『老賴』一邊欠著別人錢,一邊乘飛機、住五星級賓館,一邊進行高消費的『瀟灑』日子終於結束了,有了法律規范,看誰還敢知法犯法!

  河北區法院孫碭:近兩年,我國連施重拳加大對失信者的打擊力度,比如采取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費及開通全國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等失信措施,加大了對失信者的懲戒力度,迫使部分失信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相關法律義務。

  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張寶義:『老賴』禁坐高鐵的做法有兩點啟示:其一是法律要有可操作性,纔能體現其權威和震懾力,其二是用可操作性的法律促進誠信社會的建設是必需的。此外,促進誠信社會建設,必須要加強誠信教育,讓誠信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讓每個人都成為誠信的守護者。

  追究刑事責任拒執最高可判7年

  舉措: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加重了對『老賴』的涉罪處罰——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去年,本市公檢法出臺《關於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若乾問題的意見(試行)》,進一步明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的12種行為。

  網友觀點:

  網友『kiss-liu』:消除『老賴』,法律懲罰和道德教化缺一不可。僅靠法律,終有不能明晰的『灰色』地帶;僅靠道德,也有道德自制力差、無羞恥感的『老賴』存在。二者應相輔相成,纔能標本兼治。

  津南區市民劉春:講誠信是做人基本准則,也是應該繼承發揚的優秀傳統文化。對那些不講誠信、沒有道德的人,就應該用法律手段懲罰,也應該公布他們的信息,讓他們受到道德、良心的譴責。

  網絡『拍賣』執行款物讓老賴物品增值盡快還債

  舉措:如果債務人拒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強制執行,其中可以對其財產進行拍賣變現給付債權人。傳統的司法拍賣方式是法院委托第三方即拍賣公司對拍賣資產進行拍賣,可能會出現競買人與他人相互串通、圍標串標、關聯交易、暗箱操作、貶值賤賣等問題,不利於司法公正。目前,實施『網拍』所有信息均在網上發布,所有競買人接受的信息一致,有效排除了信息不對稱等人為因素。拍賣過程在眾多網民的圍觀下進行,法院只需在事前設定起拍價和保留價,不再介入拍賣過程,僅通過網絡進行遠程實時監督,全程處於完全公開的境地。司法網拍在節省執行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執行效率與效果。傳統拍賣通常需要3個月左右,而司法網拍一般僅需一周。尤其在異地財產處置方面,司法網拍效率優勢更明顯。去年,全市法院網拍1932次,涉及拍品1166件,成交616件,成交金額28萬餘元,溢價率73.54%。

  短評:公開曝光『老賴』弘揚誠信之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街頭大屏幕公開曝光『老賴』,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具體形象的誠信及法制教育課,在全社會形成以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尚。要實現讓『失信行為』無處遁形,就要舉全社會之力倒逼『老賴』。只有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纔能形成治理『老賴』的合力,真正讓『老賴』寸步難行,喚醒他們的羞恥感,倒逼『老賴』自覺履行法定義務。而公開曝光『老賴』,正是懲戒其失信行為的必要舉措,值得推廣,應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以示懲戒。

  執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可以說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裡』,只有提高失信門檻,形成失信者寸步難行的制度制約,『老賴』纔能不敢賴、賴不掉。近年來,法院不斷出臺的打壓舉措,讓『老賴』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法院的執行工作也會因為少了『老賴』的阻礙變得順暢,老百姓不理解法院工作的聲音也會因此減少,進一步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多措並舉懲治『老賴』,曝光其失信行為也是為弘揚誠信之風,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即便『耍賴』行為尚未嚴重到觸犯法律的程度,被公開曝光也是人品的一大硬傷。信用『破了產』,這種損失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