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與醫術
家人都不怎麼支持楊全鴻的『自我宣傳』。
他希望妻子接受媒體采訪,說說他從醫的坎坷經歷,但妻子反而表達了不滿,『別人看病掙錢,他掙欠條。』
楊全鴻馬上懟了過去,『名利不能雙收』,我要『名』。
覺得妻子不理解自己,楊全鴻十年沒有在家睡過覺,『我們實際上和分居差不多。』
在楊屯村,楊家條件一般,村民張素芝說,他家連件像樣的電器都沒有。楊全鴻在診所住的小屋,不到十平方米,牆是用一層塑料布糊的,屋裡擠著一米二寬的床和一米見方的書桌,一些日常用品沒地方放,就堆在床頭。
楊全鴻的確擁有著不錯的名聲。在楊屯村,村民們說他『出名了,也朴實,沒有改變農民的樣子,對誰都沒有架子。』
發小楊樹林說,『老楊好事兒乾了不少,乾得不小,就是沒致富。不知道他圖個啥。』
記者走訪了楊全鴻收治過的七位病人,其中四人對他的醫術表示信服,『大醫院看不好的病,在他這看好了。』
對其醫德,幾乎所有的病人都表示『盡心盡責,仁義。』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一名老師曾帶學生到楊的診所實習,她回憶,有一名病人得不到家人關心,自己跑到楊全鴻診所,住了很長時間,楊全鴻幫他看好了病,家人不來接,是楊醫生掏路費送他回家。
但也有三位病人認為,楊全鴻的醫術『言過其實』、『治標不治本』。
婁軍旗的愛人患有先天性精神病,在楊全鴻的診所住院,『第一個月2000元,接下來每月減少200到300,住了半年,我老婆病情好轉,行為正常了。』
各種費用共計1.2萬元,交完8000元,婁軍旗就給不起了,剩下4000元打了欠條。
婁軍旗說,本來打算掙夠錢就把欠的4000元一分不少給楊醫生。但妻子的病又復發了。『他沒把我老婆的病治好,剩下的錢我沒必要給他。』
楊全鴻也不追究,『他不是給了一部分嘛。』
『當時整個社會都窮,大家不比掙錢,比本領,我最喜歡接受病情比較復雜的病人。』談到攻克疑難雜癥,楊全鴻的臉色變得越來越紅潤。
『有一次來了一個病人,在大醫院花了七八萬沒看好,三天沒大便,臉都憋黃了,我給他吃瀉藥,三天不到就好了。』提到自己攻克的疑難雜癥,楊全鴻總離不開『調脾胃,通腸道。』
『這是我的核心技術。』楊全鴻說,他發現所有的精神病人都有個特征,脾胃不調,大便乾結,就總結出治療精神病的獨門技術。
此外,楊全鴻還發明了精神治療法:讓病人抄誦名言警句。比如『知人知面不知心,知江知海不知深』。
『這些精神藥方配合中藥治療,療效顯著。』
3月24日,楊全鴻還當場展示了他最新研制的藥物——十二味早湯。
在三個客人面前各擺一個紙杯,在每個杯裡撒入黃色的藥末。倒水、用一雙筷子一一攪拌。『喝喝喝,這東西,神湯。』說著,他端起自己的那杯一飲而盡。
他設想這『神湯』能獲得批號,推向市場。
楊全鴻還展示了自己出的書《論證癲癇精神病臨床治療與解析》,書的封面印了兩個美女頭像,旁邊是兩行字: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即在眼前。
這本書沒有書號,印了1000本,每本成本5塊錢,定價12元,但一本也沒賣出去,最後都送給了自己的病人。
棄醫還是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