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女子丈夫去世不願再嫁 常常夢見丈夫相信人死後有靈魂
2017-04-01 11:13:29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劉玉平,今年44歲,上有二老,下有一兒一女,丈夫在2014年去世了。大女兒嫁了人,如今帶著小兒子住在奉節一個租的商鋪裡。19歲那一年,劉玉平穿上嫁衣,從竹園鎮嫁到奉節,結婚時家裡收入還不錯,從此有個男人的肩膀依靠是她覺得最幸福的事情。

  婚後那幾年丈夫對她很好,無微不至的體貼到生活上的分擔。可是好景不長,2006年丈夫生病住院,一年後劉玉平的腰椎不好也得面臨做手術。夫妻雙雙進了醫院,那時候小兒子剛上小學,可從小就要學會怎麼照顧父母。住院5年,她和丈夫到處借錢,加上自己的積蓄,花光了40萬。後來丈夫去世,2萬安葬費僅僅勉強做完後事,劉玉平回憶葬禮那一天說:『最後那個星期,我都在哭,他走了,後來我的眼淚也流乾了。』

  漫漫長夜,她的淒涼和悲痛無法與人說,有人給她介紹對象,女兒也勸她再嫁,她拒絕了。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她說:『經常夢見丈夫,我們走在一起,可是醒來依舊是黑暗。現在我的脊椎裡還有鋼釘和螺絲,我的條件也不好,更不想對孩子有虧欠,只想一個人供小兒子讀完書就好。』

  劉玉平不能乾重活,連拿十幾斤的東西就覺得費力,只能到別人家做保姆,每月2千元的收入,這些錢不僅要負擔兒子的學費,還有日常的開銷和租金。家裡的大米和肉都是老家的女兒送來,自己也種點小菜。過年從來沒有給孩子買過新衣服,孩子們也從來沒過過生日,家裡沒有電視,冰箱和洗衣機都是別人用舊了好心送她的。

  對於將來,她也有渴望:『想去重慶,兒子如果去城裡,我就去找個工作,希望他以後能有好的發展,我就安心了。我要是老了,想跟著兒子住,也不知能不能住到一起,這事很難說。』

  淅淅瀝瀝的小雨打濕了胡庶梅家門前的路,這一天,她沒有出門,土灶裡燃燒的火焰是一頓午飯的開始,卻少了一個中年男人的身影。這個男人就是胡庶梅的丈夫。

  2016年3月27日,醫生下了病危通知,家人匆匆忙忙把她的丈夫帶回家,他們堅信落葉歸根,所以不肯在醫院停留。從醫院到家裡的路好像很長,胡庶梅的丈夫躺在擔架上強橕著一口氣,終於到家了,20分鍾後,她的丈夫就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不知道這一年的冬天,一個女人帶著生病的老人和女兒是怎麼熬過來的。原本新蓋的二層小樓也因此停了工,丈夫生前的欠款還沒還完,又添了醫院的治療費,家裡生病的老人走過了鬼門關,自己低血壓和胃病依靠著幾百塊的藥,繁重的家務和女兒的學費,這一切全部壓在她身上,讓她好幾次都感到絕望。一個堅強的女人突然間變得如此脆弱。午夜夢回,聽見女兒對她說:『我讀不下去書了,我好想爸爸啊!』

  談起如今的生活,胡庶梅的眼裡含滿了淚水:『現在早上4點鍾起床,自己做點粉條拿去賣,供女兒讀書,我盡心盡力照顧丈夫,最終也留不住他,我這輩子變成女人什麼都不行,只有那個命,就要認命,只要她以後生活的好,我苦點沒關系。』

  問起是否願意再嫁人,胡庶梅說她並不願意:『最困難的時候,一個人做農活,劈柴都過來了,再找會被人說閑話的,女兒也不接受,看到那些例子,日子過得也不輕松,沒意義,想想還是害怕。』

  時隔半年,她看到女兒這樣寫到:淚流盡也喚不回你,望穿天也看不到你。胡庶梅深深地明白,前路坎坷,可生活還要繼續。

  或許一個陌生人的離世在你我眼中不過換來一時的唏噓嘆息,但是在那些生命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最切膚的痛的感知,當一個家裡作為頂梁柱的男人去世之後,他們的伴侶是怎樣熬過每一個徹骨的寒冬與絕望的黑夜?如果可以,你願幫幫他們嗎?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