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書裡的事都是真實的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落馬官員?
丁捷:有很多案例還是很讓人揪心、震驚的。比如,有一個國企的董事長,網羅了一批兄弟,在這個單位織成了一張權力網,可以說是完全不受制約,造成了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他的兄弟違法違紀的很多,但都受到了他的保護,所以這幫人就圍著他。
這個人退休之後失去了權力,這幫兄弟有的主動舉報他、還有的因為他曾經沒有滿足他們提出的要求而去整他。他最終被牽連出來。進了監獄後,一開始家裡人還對他挺好,但在暴露出他在外面還有私生子的事情後,家裡人也跟他反目成仇了。這就叫曲終人散。他曾經追隨者眾,到最後變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記者:最近,《追問》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曝光後,人們猜測其中一位擁有明星情人的正部級金融高官的真實身份,認為他是某位落馬官員。這種情況你此前是否預料到?
丁捷:很多省部級甚至更高級別的落馬高官,在他們的案情描述裡,都涉及生活作風問題。只要寫到誰涉及生活作風問題,別人難免會去猜測。我預料到有可能會去對號(入座)。但這不失為一種警示。
這本書是一個全面的反映,書中選擇了七八個典型案例,目的就是為了盡量覆蓋所有典型的違法亂紀行為。如果僅僅報道男女關系問題,好像給人一種誤導,這個官員出事兒是不是就因為男女關系?事實上男女關系並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在絕大多數涉案官員身上,男女關系問題都不是裡面最嚴重的。
我保證書裡的事都是真實的,都是發生在這些人身上的,但不是一一對應。這是為了規避對號入座。
記者:當初把這個案例寫進書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丁捷:前些年,一些官員物欲膨脹,虛榮心到了一種近乎瘋狂的程度,在生活上的一種表現就是追求奢侈品。明星可能是『情人』裡面的奢侈品,滿足他們更強烈的虛榮心吧。這種虛榮心在很多官員身上都是存在的,所以這個問題我無法回避,涉及這麼一個案例是正常的。
曾遇到假冒首長乾涉辦案等情況
記者:在你交談的落馬官員中,一些人所涉及的案子還沒經過法院審理,或者還沒進入司法程序。他們能放下戒備和你交談嗎?
丁捷:沒有經過法院認定,不等於不可以跟他聊天交流。我在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會圍繞著他已經明朗化的(違法違紀)事實來聊天。另外,我並不是描摹這些人乾了多少壞事,而是描摹他的人生歷程和心理演變過程。
記者:這樣容易走進他的內心?
丁捷:容易的。談他的生活和世界觀,他們的世界觀一般都有個演變過程。
比如,有一個某部委下派到地方掛職的乾部,朋友很多,辦事能力特別強。那時,他到北京跑項目,為地方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他就開始動用權力,有意識地在一些項目裡朝別人希望的方向運作,收了一些好處,最後落網。
我著重要問他的不是這些事兒,而是問他對自己的交際觀有什麼樣的認識。四海之內皆兄弟,這種東西是江湖,和官場應該做嚴格的區分。我們的官場不能當成一個江湖。
記者:你在平時的工作中是紀委書記,也接觸了很多案件。在你看來,能吏走向腐敗有沒有共同的特點?
丁捷:同樣都是能人,有很多能人沒有走向腐敗,但又有很多能人走向了腐敗,原因就是沒有劃清界限。當一個官員的能力很強,強大到自認為可以扭曲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時,確實可能會改變規則、突破紀律,甚至規避了法律。
比如說一個地方官員在城市規劃建設推行的過程中,在某種程度上講可能會去打擦邊球。他可能把政績觀和利益觀放在第一位,所以做了一些突破,但這種突破實際上是不被允許的。
記者:你在書的開頭寫到了紀委書記接到首長秘書的電話,因為案件牽扯到高層要求停止調查的事情。這是你的親身經歷嗎?
丁捷:所有的辦案人員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樣的事兒。假冒首長、行賄、甚至直接威脅等等,我們也都經歷過。
記者:回頭看這本書,有沒有遺憾的地方?
丁捷:如果有可能的話,將來我會寫一部叫《紀委書記》的紀實文學。我想從自己和同行們的工作經歷出發,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從事紀檢工作的人,寫他們在辦案過程中的經歷和感悟。這個視角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