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纔能更規范?
配套法規待完善,須從個人和平臺兩端『雙管齊下』、加強監管
一方面是網絡公益眾籌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問題的層出不窮。『眾籌平臺的規范化迫在眉睫。』楊東說,互聯網眾籌平臺亟待提高專業能力,從技術層面堵住漏洞。
就目前來說,一些眾籌平臺也做出了有益嘗試。於亮表示,除了不斷完善自身審核流程,『輕松籌』也在積極跟政府管理部門及醫院對接,核驗籌款人所提供材料證明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在騰訊樂捐平臺上,非公募機構或個人發起的項目,需經過公募機構審核項目的真實性、家庭情況、項目設計和可執行性等,之後纔能確認是否支持。
相關部門也從2016年開始對網絡公益眾籌平臺的規范化管理進行實踐探索。2016年8月22日,騰訊公益、中國慈善信息平臺、新浪微博微公益、『輕松籌』等13家網站作為『試驗田』,被納入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同時,從2016年9月1日起,我國首部慈善法正式實施,對慈善組織利用網絡等平臺開展公開募捐等行為做了明確的規定。
不過,對個人求助的監管目前相對更加薄弱。王維維認為,互聯網眾籌平臺還屬於新生事物,法律和監管都還在摸索中,存在一定的滯後性。雖然《慈善法》無法約束個人求助行為,卻可以通過對網絡公益眾籌平臺的監管來間接地規范個人求助行為。未來還需要『雙管齊下』,通過各種規章制度及立法的進一步完善來彌補空白。
『眾籌平臺應肩負起善款監管的責任,如何使善款公示常態化將是重中之重。』於亮說,對於個人發布的求助信息,『輕松籌』在顯著位置進行了『風險防范提示』,告知該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布個人負責。同時,平臺在不斷完善舉報機制,建立社會人士『舉報』機制,下一步還將考慮與相關機構合作進行對善款的監督。
此外,在平臺管理方面,專家也建議,相關部門應提高平臺的准入門檻。『通過細化管理條例,對入行資質、運營能力、技術配置、網絡安全環境等方面綜合考核,讓這個行業在健康的環境下良性發展。』楊東說。
『網絡募捐信息平臺的建立,對整個慈善行業生態,應該是一種利好。』劉佑平說,募捐平臺與慈善組織未來可以考慮共同開發高效便捷的募捐服務產品,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讓公眾的需求和體驗得到最大化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