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題: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石——民法總則誕生之際展望中國民法典
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2017年3月1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誕生了。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翻開了第一頁。
這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新中國幾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國民法典』夢想邁出堅實一步,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奮進中國提供不竭動力。
治國安邦的制度提昇——編纂民法典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動法治中國建設邁上新高度
一部民法典,提昇的是一個國家治理水平。
『民法』是法律體系這座『大廈』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民法典編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法律傳統、法治信仰和法治自信集大成者。
編纂中國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中國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全體人民的夢想,更凝聚著國家民族崛起的雄心壯志。
幾度滄海桑田。當今的中國,需要一部什麼樣的民法典?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踐行創新理念,注重統籌兼顧,增強生態意識,秉持開放包容,堅守公平正義……民法典編纂和民法總則制定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為經濟社會平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橕。
編纂一部『創新』的民法典——民法總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開篇第一條,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資格,完善監護制度……
編纂一部『協調』的民法典——基於現行民事法律,對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編纂一部『綠色』的民法典——『綠色原則』被確立為民法總則的基本規定,促進可持續發展。
編纂一部『開放』的民法典——既傳承我國優秀法律文化傳統,堅定文化自信,又有世界眼光。
編纂一部『共享』的民法典——健全民事法律秩序,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凸顯對民事權利的尊重。
『黨中央已經為我國各項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我國法治建設確立了基本理念。』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孫憲忠說,『遵循和融匯五大發展理念,我們將看到一部具有時代特點、中國特色、民族精神的民法典。』
德治法治相得益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社會生活的基本遵循——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民法總則第一條開宗明義,成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中國建設的鮮明寫照。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這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理念;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這對建設誠信社會、規范經濟秩序、引領社會風尚具有重要意義。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是法治原則在民事法律制度中的集中體現。
……
編纂民法典——中國法制史的重大事件,一項宏大的法制工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鼓勵見義勇為、保護救助人,增加條款消除救助人的後顧之懮;英雄烈士是國家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標杆,全國人代會上吸收代表意見,增加惡意詆毀英烈承擔民事責任的條款……
『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建設法治社會、追求現代法制文明的具體行動,必將推動法治中國建設邁上新高度。』孫憲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