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聞
搜 索
海鮮+維C=毒藥?起底十大食品謠言,你中招了嗎
2017-03-15 09:15:48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婷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闢謠

  偶爾食用不會產生太大風險

  看到原料致癌的說法,不必過於緊張。除抽煙會增加肺癌、喉癌、口腔癌等風險外,食物原料的致癌風險是在於長期、大量消費某些食物。人體有自我調節作用,偶爾食用不會產生太大風險。

  蕨菜的致癌傳言,其實麻煩的來源來自蕨這種食物本身。它含有一種致癌物(原蕨?),國外研究發現這種物質確實有致癌效應,經常吃蕨菜的幼嫩部分致癌風險會更高些。但蕨根裡的致癌物質是水溶性的。也就是說,多洗幾次,就能把大部分致癌物質洗掉。加工時,人們為去除它的苦味,會反復洗泡,加鹼處理、醃制處理等,最後還要高溫滅菌,這些加工會明顯減少致癌物含量。

  蕨根粉中的致癌含量本來就低,如果只是偶爾吃一次,那麼實際暴露量很小,基本不用考慮致癌問題。

  6氯

  自來水加熱產生氯有致癌風險?

  【傳言內容】朋友圈曾一度盛傳,蒸煮食物時一定要用開水,因為自來水中的氯加熱過程中有致癌風險。因為蒸煮食物時,自來水中的氯經過加熱會包覆在食物上,食用致癌,因而要打開鍋蓋把水燒開再蒸煮食物。

  【鑒定結果】自來水中的餘氯含量很低,目前也未發現餘氯超標問題。自來水中的氯不存在致癌風險。

  【鑒定者】劉清珺(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