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調查:超70%網友認為現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
2017-03-13 10:36: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程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體驗

  體驗北京『無現金』生活

  杭州的無現金生活被公認走在全國前列。北青報記者跟蹤了杭州老司機在北京體驗無現金生活的全過程——在向大會提出建設無現金城市的建議後,3月9日中午,趁著會議的午休時間,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基層公交司機虞純來到北京街頭,進行了一次實地調研。

  第一站:醫院手機掛號,有望緩解老百姓看病難。中午12點半,虞純先來到離會議駐地最近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這裡能用手機掛號嗎?』在掛號大廳,虞純問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介紹,可以用手機預約掛號,也能直接在手機上付掛號費。這樣,按照預約時間就能直接去看醫生,大大省去了動輒半小時的排隊掛號的時間。『能用手機看病付款嗎?工作人員解釋:醫院的診間費用繳納確實在開發,但是最後到每個收費窗口都能用掃碼支付。

  第二站:無現金+信用就可以騎上共享單車。緊接著,虞純來到後海附近的荷花市場,一排車座椅上印著『免押金』的共享單車吸引了虞純的注意:『免押金怎麼用法呀?』現場正在放車的永安行工作人員回答:只要芝麻信用超過600分免押金,就能免押金開鎖用車。我們相比其他共享單車,省得用戶還得多出一筆押金。

  第三站:北京最老街道,95%以上的店鋪都用無現金支付。騎上共享單車,虞純來到北京城最老的一條胡同——煙袋斜街。幾乎所有的店鋪都能用無現金支付了。漂亮的窗花、可愛的兔兒爺,都可以掃一掃就拿走。連賣糖葫蘆的都用上了支付寶收款。據了解到,目前這條街上的近百家商鋪裡,可無現金交易商戶佔比95%以上。

  追訪

  『無現金生活』不等於『無』現金

  事實上,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流行和推廣,讓我們越來越很少使用現金,遠離現金。

  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表示,從國際上來說,無現金社會這個詞語出現了25年多了,但到目前為止尚無真正公認的無現金社會的國家。無可否認的是,中國無現金社會正在加速發展,這是一場自下而上的貨幣『支付方式的革命』。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迅速發展與社會治理水平的提昇,連邊遠小縣城、小商販都基於便捷性而加入到無現金支付的潮流當中了。不僅僅是年輕人,甚至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也開始接受和習慣『掃一掃』這種『掏手機』消費方式。

  『無現金社會並不是指整個社會完全沒有現金,而是指一種以電子支付為主的經濟模式,全社會現金使用率極低,人們可以無障礙地使用電子支付方式進行消費。』盤和林表示。上海大學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孟添也認為無現金社會並不是消滅現金,而是將無現金作為主流支付方式的社會。『無現金社會』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民眾消費習慣,其內涵也非常豐富,包括互聯網支付、銀行卡、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等各類支付工具的應用。在孟添看來,無現金社會是貨幣形態演變的必然趨勢。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