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最高法:限制老賴買機票628萬人次
2017-03-13 08:41:3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2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大會作了工作報告。

  周強從五個方面報告了2017年工作安排:首先要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維護穩定、促進發展。

  二是堅持司法為民,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確保如期實現『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

  三是堅定不移推進司法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四是加快建設智慧法院,努力提供更多優質司法服務。完善司法公開制度機制,推進電子卷宗錄入、庭審語音識別、審判職能服務等科技系統與辦公辦案平臺融合,強化律師服務平臺應用,綜合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推進數據共享,研究構建司法人工智能系統,為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注入新動力。

  最後要堅持從嚴治院,夯實基層基礎,建設過硬隊伍。

  重點

  【巡回法庭】

  新設四個巡回法庭去年辦公

  完成巡回法庭總體布局,進一步實現最高審判機關重心下移。在南京、鄭州、重慶、西安新設4個巡回法庭並於去年底正式辦公。第一、第二巡回法庭設立兩年來共受理案件4721件,審結4573件。在巡回法庭實行審判團隊模式,落實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負責制,完善審判權監督制約機制。最高人民法院本部與巡回法庭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同一平臺辦案、同步在線管理,統一裁判尺度。

  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出臺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意見,建立2338個專門訴調對接中心,419個法院開通在線調解平臺,暢通糾紛解決渠道。各級法院以調解方式處理案件532.1萬件。

  【簡化程序】

  全國當場登記立案率超95%

  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進一步解決立案難問題。加大改革督察力度,堅決制止立案登記制實施後另設條件限制立案做法,確保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簡化立案程序,全國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創新立案方式,如『二維碼』自助立案系統、異地立案。

  推進案件繁簡分流,進一步提高辦案效率。全國基層法院適用民商事簡易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審結案件717.9萬件,佔一審民商事案件的66.7%。

  創新司法便民措施,進一步解決群眾訴訟不便問題。推進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網上申訴和視頻接訪系統、電子法院、網絡法庭、巡回審判等便民措施。運用微博、微信、網站等信息平臺,變當事人千方百計打聽案情為法院及時主動告知。

  【規范量刑】

  法官對辦案質量須終身負責

  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等基礎性改革,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實行法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設立法官懲戒委員會,強化錯案責任追究。堅決守住防止冤假錯案底線。

  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對656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420名自訴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無罪,各級法院再審改判刑事案件1376件。

  基本完成法官員額制改革,全國法院產生入額法官11萬名,85%以上的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激發法官工作積極性,上海、廣東、海南法官人均辦案數量同比分別增長21.9%、22.3%和34.8%。

  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刑事案件質量。會同有關部門出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意見,落實罪刑法定、證據裁判、非法證據排除、疑罪從無等原則,充分發揮庭審的決定性作用。擴大量刑規范化范圍,適用罪名達到23種,覆蓋全國基層法院90%的刑事案件。

  【司法公開】

  所有公開開庭案件上網直播

  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司法民主。全國22萬名人民陪審員共參審案件306.3萬件,佔一審普通程序案件的77.2%。深化司法公開,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健全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完善審判流程公開,實現全國法院全覆蓋、各類案件全覆蓋,當事人可隨時查詢案件進展。加強庭審公開,最高人民法院自去年7月1日起所有公開開庭案件都上網直播,各級法院直播庭審62.5萬次,觀看量達到20.7億人次。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裁判文書超過2680萬份,訪問量突破62億人次,覆蓋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有影響的裁判文書網。在執行信息網公開信息4711萬條。

  【執行改革】

  各級法院執行到位1.5萬億元

  推進執行改革,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取得實質進展。各級法院向執行難全面宣戰,共受理執行案件614.9萬件,執結507.9萬件,同比分別上昇31.6%和33.1%,執行到位金額1.5萬億元,同比上昇54%。深化執行體制改革,完善執行權運行及內外部監督機制。首先向法院自身不規范執行『開刀』,建立全國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辦案網絡平臺,實現在線全程監控,有效解決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等問題。推動形成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破解長期存在的『查人找物』難題。與10多個部門建立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對存款、房屋、車輛、證券等主要財產形式『一網打盡』,執行法官足不出戶即可依法查詢被執行人財產和相關信息,實現了執行模式的根本變革。會同國家發改委等40多個部門完善工作機制,在招標投標、融資信貸、市場准入、高消費等方面對失信被執行人實行信用懲戒,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發布失信被執行人信息689萬例,限制628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229萬人次乘坐高鐵。依法懲治拒不執行裁判行為,司法拘留1.6萬人,追究刑事責任2167人,讓司法裁判真正成為懲治違法失信的利劍。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