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壇公園廁所內。湯琪攝
亟待理解的『公共』二字
媒體曝光後,有網友把『過度取廁紙』現象的出現歸結於個別老年人『素質不高』、『自私自利』,也有觀點表明,這些老人的成長環境使他們潛意識裡的『公家』和當下年輕人所說的『公共』觀念存在鴻溝,在這些老人看來,『公家』的衛生紙是可以多拿一些。
金小紅說,『現在我們所談到的公共文明,並非是完全站在利他主義的立場,它其實也是一種維護自身利益的觀念,只有公共利益得到實現,個人利益纔能得到保障。』
例如這場廁紙引發的爭議,金小紅表示,『人和人之間是相互連帶的,你順走了公共廁所的紙,損害了公共利益,以後大家都形成了這種習慣,公共廁所如果不再提供免費用紙,你去廁所沒有帶紙就很麻煩,最後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