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31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拼 上海54000元拔頭籌
2017-03-08 08:31:53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9期)

  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居民的幸福感有何變化?不同區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

  反映居民幸福感的指標離不開GDP,但是只有GDP,居民可能感覺離幸福有點遠。居民的幸福感跟居民可支配收入這個指標更密切相關。

  隨著2016年31個省份GDP和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的出爐,讓中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得到比較全面的展現。通過對比各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還可以發現我國經濟發展是否存在失衡。

  6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破3萬,西部省份仍落後

  居民可支配收入即居民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一般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淨收入、轉移性淨收入和財產性淨收入等,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

  凡是高於23821元這個數字的地方,尤其是人均收入破3萬元的地方,應該說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總體較高;而低於這個數字的地方,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總體相對較低。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對比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現實種種。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出2016年中國31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山東、內蒙古、重慶、湖北、湖南、海南、江西、安徽、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四川、河南、新疆、廣西、青海、雲南、貴州、甘肅、西藏。

  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山東、遼寧、內蒙古等10個省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這10個省份中,除了內蒙古位於西部,其他9個省份均位於東部。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等6個省份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萬元大關。這6個省份也都集中在東部。

  西部省份不僅GDP總量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比較低。兩項排名,西部省份排在末尾的居多。

  從GDP總量排名看,倒數後五位的省份分別是:西藏、青海、寧夏、海南、甘肅。除海南外,其他4個省份均處於西部。再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看,排在後五位的是:西藏、甘肅、貴州、雲南、青海,清一色西部省份。尤其是排名第31位的西藏,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3639元,僅相當於上海的25%;位居第30位的甘肅,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670元,僅相當於上海的27%。

  西部省份排名這麼靠後,是多年來我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沒有取得成效嗎?

  『當然不是。』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比東部快,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跟東部的差距都在縮小。『但是,由於西部地區低收入人群所佔的比重比較大,欠發達地區比較多,受自然條件限制,西部地區真正要趕上東部地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拔頭籌,北京緊隨其後

  沒有意外,上海和北京兩個直轄市2016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了5萬大關。

  上海以54305元位居首,北京以52530元緊隨其後,排在第二位。而在2015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9867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458元。當時這兩個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接近5萬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亮眼,並不意味著上海和北京的GDP總量就一定最高。排名顯示,2016年上海的GDP總量是27466.2億元,排名第11位;北京的GDP總量是24899.3億元,排名第12位。

  接下來的問題是:GDP總量不是最大的上海和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何以有如此出彩的表現?

  袁鋼明給出了答案:『農村人口的數量和富裕程度是決定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兩個重要因素。上海和北京兩個直轄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之所以高,主要是這兩個城市的城鎮人口比較多;雖然這兩個城市也有郊區和農村,但是農村人口的數量不大,而且農村人口相對比較富裕。凡是農村人口多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就會受影響。』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2月25日發布的《北京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2.9萬人;在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879.6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5%。

  雖然沒有直接公布農村人口,但是簡單計算大概得出北京常住的農村人口是293.3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僅為13.5%。

  對比人口大省河南省,其在GDP總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名足以說明問題。

  河南省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河南省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全省2015年年末總人口為10722萬人,常住人口9480萬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441萬人,佔46.8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39萬人,佔53.15%。

  河南的農村人口佔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盡管2016年河南的GDP總量史無前例達到了40160.01億元,排名第五位,但是由於農村人口眾多,2016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8443.08元,與全國23821元平均水平還相差了5377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排名第24位。

  除了人口結構因素,袁鋼明認為,京滬的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而現代服務業正是高收入人群集中的行業。從這個角度說,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跟現代服務業從業人群整體收入高有關,正是現代服務業拉高了京滬的人均收入水平。

  此外,《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大關的有6個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3個是GDP排名靠前的經濟大省,3個是直轄市。這並非巧合。

  『這6個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已經把中國的城鄉差距問題反映出來了。經濟強省的城鄉差距相對比較小,而上海、北京、天津由於是直轄市,農村人口比較少,低收入人口所佔比重小,相應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就高。但是,西部省份的情況就不容樂觀,目前西部地區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仍較大,城鄉差距甚至達到了3倍。』袁鋼明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建議,國家應該重點解決東西部居民收入差距,使其均等化。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