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濟南城裡即將消失的掏糞工 曾經招5人報了391人
2017-03-02 14:35:41 來源:大眾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旱廁30多年減少了四分之三

  掏糞工越來越少的背後,是城區老舊旱廁改造的積極推進,是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一個縮影。

  2月22日凌晨4點半,進了五六個院門,每人挑了一兩擔糞後,江興華招呼司機發動車子,准備去下一處作業段。『糞比以前少多了,住戶分散,主要是跑趟子。』城肥一處目前負責清疏的老城區家庭旱廁共有1317處,30年前,這個數字保守估計也在6000處以上。

  說起工作量的變化,謝華最清楚。謝華趕上了1979年那一撥招工,進入城肥二處的前身,甸柳莊肥料廠。他告訴大眾網記者,當時廠裡負責清理的天橋區、歷下區和歷城區的一部分旱廁,在他工作後的很多年裡,少說也有3500多處。如今,城肥二處轄區內的旱廁滿打滿算也只剩1300多處,並且還在以每年改造幾百處的速度不斷減少。

  『79年、80年招工進來的那一批人,誰不是從掏糞工乾起來的?』謝華說,當年他負責的工作段,北起青龍橋,南到文化西路,沒統計過有多少廁所,只記得一天至少能出四五車糞。大伙兒每天5點多鍾爬起來掏糞,乾一天,下了班一頭栽到床上,累得不想動彈。現在,這個片區內需要人工掏糞的旱廁數量,是零。

  從上萬處到2600餘處,30多年間,濟南城區的老舊旱廁減少了約四分之三。與此同時,公廁的興建也為市民如廁提供了較大便利。來自濟南市城管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市政府將『建設300座城市公廁』納入『為民辦實事』之一,全年建成公廁326座;2014年,建設公廁50座、改造廁所336座;2015年,進一步優化公廁布局,新建公廁21座、改造公廁30座……截至2016年7月,濟南市城區的公廁數量達到2011座。另一方面,新建居民小區的樓房均有化糞池,由城肥部門采取機械化清疏,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城肥二處工作人員告訴大眾網記者,濟南市現存的家庭旱廁大多被列入改造計劃,除了個別『文物』級別的特色保留社區,未來,這座城市裡恐怕很難見到老式旱廁了。過去幾十年,一代代掏糞工挑著糞擔子走街串巷,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時代終將結束。

首頁  上一頁  [5]  [6]  [7]  [8]  [9]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