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向,聚焦訴前程序
生活垃圾處理廠被確定為伊通河的主要污染源後,如何在促進伊通河流域環境治理的同時,不過度影響伊通縣的生活垃圾處理,考驗著吉林省檢察機關的智慧。
吉林省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行政檢察部部長張書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伊通縣只有一個生活垃圾處理廠,確實不能一關了之,得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方案》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及行政公益訴訟設置了訴前程序。就行政公益訴訟而言,在提起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先行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違法行政行為或者依法履行職責。
在『解決問題』導向的指引下,伊通縣檢察院將伊通河上游流域及周邊環保問題作為公益訴訟案件的重點線索向縣委、縣政府匯報,並將調查情況及時向省、市檢察院進行了匯報。
在聯合辦案組對伊通河主要污染源調查核實後,吉林省檢察院將此案確定為全省首批公益訴訟重點督辦案件。
2015年11月11日,伊通縣檢察院向伊通縣住建局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伊通縣垃圾處理廠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
公益訴訟是一個新生事物,行政機關對稍顯陌生的檢察建議是何態度?有沒有抵觸情緒?
伊通縣住建局局長李瑞興在回應記者的疑問時斬釘截鐵地說:『生活垃圾處理廠確實污染了伊通河,我們心懷愧疚、知錯就改,沒有半點抵觸情緒。』
接到檢察建議後,伊通縣住建局關停了生活垃圾處理廠,將堆放的垃圾用土填埋、壓實,滲濾液調節池儲存的垃圾滲濾液全部運到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垃圾則運到鄰近的公主嶺市處理。
吉林省檢察院行政檢察部蔡軍生向記者透露,在了解到遼源市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不夠用時,檢察機關主動為雙方牽線搭橋。
現在,伊通縣的生活垃圾全部運到遼源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遼源市免費幫我們處理垃圾,伊通縣只承擔運輸垃圾的油費,每年花費三四十萬。以前,伊通縣自己處理垃圾時,每年至少得花300萬到500萬。』董宇恆算起成本賬時,對公益訴訟贊不絕口。
張書華認為,公益訴訟要解決現實問題,監督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還伊通河清澈,保障長春飲用水水源安全,推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纔是最終目的。
王鐵柱向記者展示的厚厚的15本伊通河案卷,正是吉林省檢察機關以問題為導向,聚焦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的真實寫照。
公益訴訟+環保,不止治好一條河
吉林省檢察院在推動伊通河流域治理時,向吉林省政府發出了檢察建議書,提出五點建議。
省級檢察機關向省級政府發檢察建議,這在全國是首例。
張書華說:『伊通河上游污染治理需要大量資金,伊通縣的財力難以支橕。檢察建議書中特別建議,將伊通河治理納入省「十三五」規劃。』
據悉,吉林省已將伊通河全流域治理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
記者了解到,吉林省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中,並未將辦案眼光、精力局限於一事一地,而是力求『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楊克勤更是要求公益訴訟案件要辦出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吉林省檢察院向省政府發出檢察建議書之後,隨即向吉林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吉林省環境保護廳發出了檢察建議書。
在發給住建與環保部門的檢察建議書中,吉林省檢察院均提及,檢察機關在辦理伊通河案及其他有關案件的過程中發現,吉林省部分區、縣的生活垃圾處理廠存在未批先建、未驗先用、無害化處理不到位等問題,造成周邊環境污染。建議兩部門聯合開展生活垃圾處理專項治理工作。
隨後,吉林省住建廳、環保廳、檢察院決定,2016年6月至11月,在全省范圍內聯合組織開展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廠(場)專項整治工作。
吉林省檢察機關緊緊抓住公益訴訟的訴前程序,活用、巧用檢察建議這一利器,堅持不『就案辦案』,注重發揮個案辦理的傳導效應,實現工作成果最大化。
吉林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謝茂田將對檢察建議的要求概括為『三個准』:問題抓得准、法律政策把握准、糾正建議提得准。
在發出檢察建議、提起公益訴訟之前,吉林省檢察機關還創新性地約談相關行政部門負責人,通過『對話』減少『對抗』,通過交流減少誤判,促使行政機關自覺糾正違法行為。
而且,吉林省檢察機關要求,凡屬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發出之後,發出院的檢察長要親自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通報情況,並向上級檢察機關備案,通報上一級行政機關。
『得益於吉林各相關部門間的順暢溝通,吉林的公益訴訟試點工作開展順利。』吉林省檢察院行政檢察部副部長王岩表示。
伊通河案對地方政府自覺接受檢察監督,完善法治思維、善用法治手段,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伊通縣副縣長何旭明說:『伊通縣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優勢,保護不到位就會變成劣勢,歡迎檢察機關對我們進行監督。』
張書華向記者介紹了吉林省檢察機關的『三步走』監督體系:以檢察建議『勸』——以公益訴訟『告』——以監督執行『罰』。
發源於伊通河案的大監督體系,不僅讓伊通河流域環境治理駛上快車道,而且讓檢察機關監督規范行政行為有了更為精准的發力點。吉林省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又一次大踏步地走在了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