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吉林檢察機關巧用公益訴訟 15本案卷促伊通河治理
2017-03-01 13:50:42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道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伊通河掀起全流域環境治理高潮。圖為伊通河長春段正在進行清淤工作。新華網張道營攝

  新華網吉林3月1日電 早春的松遼大地,寒意料峭,大雪抓住冬的尾巴,猛下了幾天。從長春市向南驅車,沿長遼高速行駛約1小時,就到了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以下稱『伊通縣』)。

  站在伊通開發區河北村北山上放眼望去,兩側山坡長滿了松樹,山溝一路延伸至伊通河。皚皚白雪、蒼翠青松,很難讓人將其與臭氣熏天的垃圾廠聯系起來。

  一年多之前,這裡確實是人口10餘萬的伊通縣城僅有的一個生活垃圾處理廠,現在卻絲毫不見垃圾的影蹤。正是吉林省檢察機關巧用公益訴訟,纔促使伊通縣將生活垃圾處理廠關停。

  實際上,吉林省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中,創造了不少全國第一,最讓他們自豪的卻仍是為保衛伊通河精心謀劃的那場『大戰役』。

  勇於擔當,歷時兩月排查污染線索

  伊通河發源於伊通縣,流域人口1100餘萬,是長春市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之一,被稱為長春的『母親河』。伊通河奔流300多公裡後,進入飲馬河,最終匯入松花江。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吉林省成為13個試點省份之一。隨後,最高檢制定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方案》《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實施辦法》。

  此時,吉林省檢察機關在履職過程中發現伊通河有污染現象,而加強伊通河流域特別是上游治理對沿岸市、縣有重要意義,對飲馬河、松花江的治理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哨聲就是命令,吉林省三級檢察機關聞令而動。伊通縣檢察院民行檢察部副部長王鐵柱敘述了當時的情景,『發現污染線索後,在上級機關支持下,我們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排查工作。』伊通縣檢察院、住建局、環保局等組成聯合辦案組,順著伊通河源頭,對各支流進行全面排查。

  盛夏時節,聯合辦案組10餘人,或驅車、或步行,分時、分段,對伊通河流經伊通縣縣域的近80公裡河段,進行走訪、取樣、檢測,留存了眾多影像資料,獲取了大量一手證據。

  當記者詢問辦案組檢察官,在排查線索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時,這些長於白山黑水的漢子紛紛笑著搖搖頭。一位參加辦案組的老檢察官則私下道出了實情,排查線索這事兒可不簡單。

  隨著伊通縣近年來生態環境的好轉,山上、林子裡的蛇蟲多了起來。八九月份玉米長勢正旺,碩大的玉米葉子在臉上、手上一蹭就是一道劃痕。河邊茂密的水藻、雜草很容易將腳陷住,也給排查工作帶來不少困難。

  王鐵柱向記者講了一個排查線索時的細節,伊通縣環保局局長董宇恆在河裡查看水質,滿臉的汗珠一個勁兒地往下淌。

  吉林省檢察院行政檢察部主任檢察官徐金波更是笑著表示:『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來伊通縣了。』

  讓聯合辦案組想不到的是,吉林省檢察院檢察長楊克勤專程趕赴伊通縣進行了現場踏查。楊克勤在生活垃圾處理廠,聽取了伊通縣委書記、縣長的情況匯報。

  楊克勤當即指出,治理伊通河流域環境,工作任務十分重大,必須調動省、市、縣三級黨委和政府,以及財政、規劃、環保和司法機關等各方面力量,采取綜合治理手段,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經過聯合辦案組兩個多月的努力,發現伊通河各項污染指數超標嚴重。尤其是生活垃圾處理廠從2010年以來,未經驗收就投入使用,堆放的垃圾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垃圾滲出液通過溝渠直接排入伊通河,被確定為主要污染源。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