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半驚魂!上海一小區多戶佔公共區域搭靈棚 背後詳情曝光#連日來,普陀區長征鎮中江路1070弄芝巷小區的多位居民反映,小區內有多戶人家佔據公共區域搭設靈棚——
芝巷小區主要由多層老公房組成,住有居民650戶左右。居民趙女士是前兩年剛搬入小區的,最近小區裡接二連三有人搭靈棚辦喪事,讓她不堪其擾。
小區大多是從當地搬入的動遷戶,老房拆遷後,村民就成了居民。搭靈棚治喪原是當地風俗,老住戶都會沿襲效仿。
記者又隨機詢問了多位不同年齡段的居民,大多數人對於家屬的心情都表示理解,但希望喪事能夠盡量從簡,減少安全隱患和擾民問題。
趙女士告訴記者,1月2日下午,一團團漆黑的濃煙從陽臺鑽進屋內,嗆得她涕淚橫流。趙女士透過窗戶望去,樓下公共通道內焚燒冥紙和遺物的大火熊熊,而自己晾曬在外的衣物上已有多處被煙塵熏黑。之後的數天裡,這樣的遭遇接踵而來,趙女士窗戶不敢開、衣服不敢曬。
夜半時分,揪心的哭靈聲時常驚擾清夢,令剛剛『陽康』的趙女士無法好好休息。
當地風俗
紛紛效仿
記者來到小區,只見趙女士家樓下搭建的靈棚佔據了公共車位,裡面擺放著一間紙屋和若乾桌椅。而在小區的西側,另一場喪事正在進行中,敲鑼打鼓的聲音響徹一片。
隨後,記者走訪了小區所屬的新曹楊社區居委會。社工表示,小區內辦喪事一般都會向社區老齡辦申請,在家門口舉行部分喪事活動確實是當地的風俗習慣。
新曹楊社區老齡辦的陳先生介紹,一旦有老人過世,老齡辦會提供一個棚子,可為前來吊唁的親友提供休息場所。同時,還會安排焚紙燒物的鐵板小車,保障用火安全。
『按照風俗,靈棚搭建要一直持續到「五七」。老齡辦也了解到部分新搬來的居民對此有不少反映,在辦喪事之前,我們也會反復關照家屬必須遵守的事項。』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孔翔教授則認為:
一般來說,習俗總是有個解釋或者說法的。如果這個解釋或者說法大家都不相信或者覺得不重要,這個習俗就會消失;如果大家覺得還很重要或者必要,那習俗就會設法轉化形式,留下內核。
在具體做法上,兩位教授都認為喪事簡辦、文明治喪的觀念會更加深入人心,他們建議:
相關基層部門和治喪的家屬要充分考慮搭靈棚的地點和規模,控制哀樂播放的音量,焚燒冥紙和逝者遺物可考慮避開小區公共空間。
作者:王軍曹博文吳致遠(新民晚報·幫儂忙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