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於癥狀
這不是『人品問題』。感染新冠後癥狀因人而異,有人嗓子癢頭疼個兩天就轉陰了,有人躺在床上渾身發冷外加吞刀片。鍾南山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後,絕大多數患者都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出現咳嗽、咽痛、發燒等癥狀。無癥狀的『幸運兒』可遇不可求,別再說『早陽早好』,這些癥狀也是生病不可承受之重啊。
2、關於二次感染
新冠不是流感,新冠不是流感,新冠不是流感,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雖然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後,人體形成的免疫力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觀點,奧密克戎可能快速變異出新的亞分支,康復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疫情期間最好的防護還是戴口罩、接種疫苗和避免聚集。
3、關於喝水
喝水也要適度哦。四川省成都市一位53歲女子感染新冠病毒,發燒至39°C並嘔吐了2次,大量飲水後導致水中毒。都知道生病之後要『多喝熱水』,多位醫生提醒,飲水也要適可而止,平均每天2昇左右是安全的。
4、關於就醫
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醫院,張文宏團隊認為,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不說在冬日的寒風中排隊數小時有多麼難熬,還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病程加重。只要不是60歲以上老人、有慢性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等特殊人群,普通感染者完全可以通過線上問診,依據病情開具針對性治療藥物,從而把有限醫療資源留給那真正需要的0.5%(重癥以及危重癥病人)。
5、關於特殊人群就醫
一名臨床醫生提醒,有些老人感染後,第一周可能完全沒癥狀或輕型或普通型,但有基礎疾病或有並發癥等情況的,兩三周後可能會出現重癥,並且進展非常快,急轉直下,多器官功能衰竭。所以,提醒家有老人、基礎病患者、腫瘤患者等脆弱人群的,感染後要及時就醫,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乾預治療,幫助早點消滅體內病毒。
6、關於吃藥
根據第一波陽性病患分享,切忌盲目吃藥,要對癥治療。在普通藥物之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推薦了2種針對新冠病毒的口服用抗病毒藥物,是除一般治療、支持治療之外的針對性治療方案。有專家認為,輕型和普通型的患者均可適用,能夠在達到有效治療的同時,降低向重型發展的風險。
7、關於互聯網買藥
由於口服抗病毒藥物是處方藥,患者只能在醫院就診後按照醫生處方取藥。12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做好新冠肺炎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通知》,已實現線上開方、線下送藥。其中一款國產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阿茲夫定還被納入醫保。如今已有多個醫療機構包括復星健康、微醫等互聯網醫療平臺可進行線上問診開方購買到相關藥品。
8、關於抗病毒藥物
北京一位70歲老奶奶感染後,CT檢查結果是新冠肺炎,癥狀為胸悶胸痛,伴有劇烈咳嗽,有痰咳不出來。專家解釋,新冠病毒在人體內的存活時間為1-2周,初期病毒會在人體內大量復制。根據第九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復制,尤其對於特殊人群或癥狀較重的感染者,能夠降低向重癥進展風險及患者死亡率。
9、讓感染晚一點發生
12月初開始的第一波疫情高峰正在過去,陽過的人們開始轉陰,陸續返回工作崗位。病毒還沒有消失的跡象,雖然毒性可能變弱,但感染性不減甚至更強。無論不曾感染的『天選打工人』,還是已經康復的『戰士』,都要做好防護,讓下次感染的可能永遠晚一點發生。願大家都有個美好的2023。
提示:文中藥品及診療手段相關信息僅供知識性參考,不作為推薦。如有具體就醫問題請諮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