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中消協:網約車司機有騷擾行為應納入黑名單
2018-05-23 15:50: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王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原標題:促進網約車安全消費座談會昨天召開中消協建議——

  網約車司機有騷擾行為應納入黑名單

  昨天(2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召開促進網約車安全消費座談會,針對消費者反映較為強烈的『人車不符』等問題,呼吁采取措施杜絕『馬甲車』,保證乘客預約的車輛和司機與實際情況一致。同時,中消協建議,對有騷擾、暴力行為的司機要納入黑名單,采取零容忍。

   『人車不符』侵犯知情權和選擇權

  在昨天召開的促進網約車安全消費座談會上,中國消費者協會根據網絡關注度、媒體報道等因素,梳理出網約車運營的十大亂象,其中,『網約車乘車安全隱患』排在第一位。另外還有用戶信息泄露、乘客維權困難、司機資質不達標、『黑車』『馬甲車』等不符合運營標准車輛頻現等現象。

  人車不符給網約車行業帶來了安全隱患。座談會現場有專家表示,司機在注冊網約車的時候,需要遞交相應證件,系統也要進行審核。但是在實際運營時,開車的司機不是注冊賬號的人,或者駕駛的車輛不是注冊賬號的車,那麼此前的申請、審核等環節也就形同虛設,增加了安全風險。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張清波認為,『人車不符』最直接侵犯的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中消協呼吁加強網約車行業的安全管理,杜絕『馬甲車』,保證乘客預約的車輛和司機與實際情況一致。停止不符合要求的順風車、合乘車服務,杜絕非法運營。

  網約車平臺應依法保護消費者權益

  發生惡性事件後,網約車平臺是否要擔責?這也成為座談會上討論的一大焦點。

  張清波說,對於網約車平臺來說,只要提供商品和服務,就應該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其中提到『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消費者打車並不是因為認識司機,而是通過網約車平臺聯系到司機,同時,付費和服務標准也是由平臺決定的。因此在實際判決中,網約車平臺負連帶責任是比較普遍的。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也指出,安全權是消費者的首項權利,保障消費者安全是經營者的法定義務。『網約車平臺經營者應依法承擔保護消費者權益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中消協呼吁強化入網審核,對於各種業態的網絡預約車輛服務,應當對司機的駕駛經歷、交通責任事故、暴力犯罪記錄等情況采取標准一致的審核要求,進行嚴格核查,嚴把人員准入關。

  網約車司機多次被訴應限制接單

  『有的訂單服務完成後,司機竟然還能跟乘客繼續聯系,讓人感覺很不安全。』一位消費者建議采取號碼保護措施,服務結束後就取消聯系。同時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加大對司機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滴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采取區域號碼保護措施,在訂單完成後隔斷司機與乘客聯系。同時,還會把『一鍵報警』頁面提到更加明顯的位置。首汽約車、神州優車、攜程等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將建立消費者有獎舉報制度,通過采取人臉識別系統、加大抽查處罰力度等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中消協指出,應高度重視消費者投訴,嚴格篩查司機被訴情況,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對有騷擾、暴力行為的司機要納入黑名單,采取零容忍,防止後續服務危害公眾安全;對損害消費者財物行為,要制定賠償和懲戒措施,防止類似行為再度發生;對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行為,要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對多次被訴的司機,要區分情況加強信用懲戒,限制接單數量,實施有效管理。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