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數九』知識你知道多少?
2018-02-26 14:08: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26日電(記者上官雲)每年冬季,時常能聽到人們提起『數九寒天』,以及『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那麼,什麼纔是『數九』?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表示,『數九』不是節氣,可算作是古人發明的一種計時方式,同時還衍生出『九九消寒圖』等娛樂方式,借以計算、消磨漫長的冬季。

  資料圖:甘肅張掖黑河兩岸數九寒天風光旖旎,黃鴨在黑河水中翩躚起舞。陳禮攝

  每到冬天,常能聽到『數九寒天』的說法,那麼,什麼是『數九』呢?

  一般認為,那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節氣,又叫『冬九九』,從冬至開始計數,稱為『交九』,此後每9天為一個單位,叫做『九』,等過了9個『九』,加起來是81天,謂之『出九』,就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

  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至今並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但根據古籍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經存在了。梁代宗懍所寫的《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的文字:『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資料圖:數九寒天結束北京市民享春光。中新社記者劉關關攝

  曾有人好奇,為啥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八』等數字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至陽』之數,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逐漸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

  那麼,為何會有『數九』出現?王娟分析,可能是因為古代取暖條件比較落後,對他們來說,寒冬對生存很大的威脅,人們希望它能很快過去,而且農耕社會,進入冬季後基本已經沒有農活,所以古人慢慢發明『數九』的計時方式,同時還有一些消遣娛樂的活動,用以打發時間。

  比如在民間流傳已久的『九九歌』(即『九九消寒歌』),不止吟誦起來合轍押韻,還形象地描述了從冬至到第二年春分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甚至農業上一些耕種規律都有所體現,如同北方很多地區流傳的那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王娟說,由於各地物候不同,所以每一地的『九九歌』也會有所差別。

  資料圖:上海『三九』天再迎大降溫,民眾全副『武』裝防寒出行。殷立勤攝

  與『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九九消寒圖』,分為九格消寒圖、魚形消寒圖、泉紋消寒圖、孩兒消寒圖等。

  比較有趣的是,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既能計算時間,又能當做一種精美裝飾品。

  『現在的御寒方式、條件比古代有了很大改變,但冬天的物候、氣候現象依然存在,所以「數九」以及「九九歌」對人們的生活依然有參考價值,已經成為一種民俗傳統。』王娟說道。(完)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