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0日電 綜合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8日改組內閣,任命新部長並調整部分部長職位,其中內政、外交等重要部長均留任。這是自2017年6月英國提前大選後最大規模內閣調整。但有英國媒體稱,此次改組內閣是『中看不中用』的『象征式改組』。
不接受新職位教育部長辭職
報道稱,此次改組中,教育部長格林寧不接受新職位而選擇辭職。唐寧街消息人士披露,教育部長格林寧受委出任福利與養老金部長,但是她『拒絕接受』。這名消息人士說:『首相感到失望,但尊重她離開內閣的決定。』
格林寧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說,教育課題如社會流動等是她很重視的問題,其重要性超過『個人的部長職位』,並誓言今後要以國會議員的身份為年輕英國人民爭取權益。
此外,特蕾莎??梅原本要把衛生部長亨特調任商業部長,但亨特在最後一刻說服她取消這項任命。
至今,除了格林寧離職之外,此前特雷莎??梅的副手格林、國防部長法倫和國際發展事務部長帕特爾相繼因爆發丑聞而遞上辭呈。
大部分資深部長都在此次內閣改組中獲得留任,他們是約翰遜(外交部長)、戴維斯(『脫歐』事務部長)、哈蒙德(財長)、拉德(內政部長)及福克斯(國際貿易部長)。
特雷莎??梅希望借助這次內閣改組,在去年6月於大選失去國會過半優勢,和今年與歐盟展開『脫歐』談判之前,能夠重振政府聲威。
分析認為,以目前特雷莎??梅的處境,在施政上受到很大局限,因為她領導的是少數政府,同時有必要在內閣中平衡『疑歐派』與『親歐派』。
英媒:『象征式』改組
去年12月英國與歐盟經過談判後達成『分手條款』,同意保留歐盟公民在英權利、北愛爾蘭不設關卡,連爭拗已久的分手費,也因英國同意付出至少400億歐元而解決。接下來,貿易談判是今年的重頭戲,也是最艱巨的一環,雙方將從今年3月起開始談判。
內閣改組當天發生一件插曲,特雷莎??梅的保守黨在社交網站上宣布新的黨主席人選,但過後刪除此文,另外宣布由另一名國會議員擔任主席。
對於有部長辭職及部長拒絕接受調職,英國媒體也口誅筆伐。《泰晤士報》在頭版以『象征式』的改組為標題,《每日電訊報》稱這次內閣改組『中看不中用』。
就連一些保守黨議員也似乎贊同,議員索姆斯在社交網站發文說:『我無意冒犯或被視為不忠,但明天的改組確實應該有顯著的改進。』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