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4日電題:『小短劇』演繹『大普法』——來自山西翼城的普法實踐
新華社記者孫亮全、陳忠華
『表情不對,再來一遍。』在第17個全國法制宣傳日到來之際,山西翼城縣電視臺《經緯劇場》欄目導演李森華,正在指導演員們拍攝普法短劇《一房多賣》。
短劇講述了當地一個人將房子多次銷售的故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針對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以案釋法,讓群眾知道錯在哪裡,如何遵紀守法。
2006年,翼城縣司法局開創短劇普法新形式,與縣電視臺聯合推出《經緯劇場》方言普法短劇。所創短劇『采本土故事、用本土演員、在本土拍攝、重本土傳播』,變普法宣傳由『枯燥說教』為『生動演繹』,群眾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宣講』,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翼城縣司法局局長賈永祿說,十多年前翼城的普法和別的地方並無兩樣,拉橫幅、貼標語、擺桌子、發傳單,但群眾接過傳單轉身扔掉的情形,讓普法人員感覺臉上火辣辣的。
現如今,『小短劇』演繹『大普法』,普法由『上街』到『入心』,『活生生』地走進了群眾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獨特的『翼城普法模式』。
類似《一房多賣》的普法短劇,12年來當地累計拍了520多部,涉及334部法律法規,劇本摞起來足有一人高。參加演出的群眾超過了6200人——這意味著,在擁有32萬人口的翼城縣,每50個人就有1人出演過普法短劇。
南梁鎮中賀水村50歲的農民王世盛,是普法短劇的超級『發燒友』,他既當『演員』又作『編劇』,前後共參演過三四十部短劇,同時還寫了30多個劇本。
『我只有高中畢業,剛開始不太會寫,就試著寫村裡的真事兒。』王世盛將身邊的土地糾紛、婆媳矛盾等統統寫進了劇本。現在,他家的院子成了《經緯劇場》的『拍攝基地』,周邊上百名村民常來當群眾演員。經常演『反派』的王世盛,儼然成了當地的小名人,有商家開始找他做形象代言人。
在縣城經營理發店的劉玲數年前與顧客發生了一起糾紛,讓她委屈了好幾年。『心裡始終轉不過彎。』劉玲將自己的遭遇寫成了劇本,在拍成短劇《究竟誰的錯》播出後,不僅解決了她的困惑,也讓更多人找到了類似糾紛的解決之策。
如今,劉玲的理發店成了『民情暢談室』,時常有顧客要求劉玲將他們的遭遇也編成法治故事,而劉玲則一口氣寫了七八個劇本。
身邊事、身邊人,喜聞樂見的普法短劇,調動了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全縣報名參加演出的超過1萬人,還有21位像王世盛那樣的業餘編劇,為欄目自發免費編寫劇本,而分散在村鎮、社區和學校的『拍攝基地』也已擴展到20多個。
今年7月,翼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西南部小縣城,在大型電視政論片《法治中國》中閃亮登場,被譽為『中國普法的縮影』。實際上,『翼城普法模式』早就引來了不少參觀者爭相學習借鑒。
身邊熟悉的事情上了熒屏,百姓們看得津津有味,也從中學了不少法律知識和行事准則。中賀水村老支書王長發說,村裡糾紛少了,矛盾少了,風氣正了。王莊村的席廷宏乾了30年的司法調解,他覺得壓力減輕了許多,『以前每年調解20多起糾紛,現在一年到頭也沒幾起。』
翼城縣的普法短劇,不僅針對群眾進行普法教育,領導乾部和執法者也是普法對象。目前,當地已有50多個行政執法部門主動參與短劇編創,一些部門甚至還自揭『傷疤』,一邊為群眾普法,一邊警示執法人員要遵紀守法,依法行政。
『我們的普法做在了日常,每天都是普法日。』賈永祿說,自從推出普法短劇,他們再沒有發過一次傳單,貼過一條橫幅。最近,他們還被中央綜治委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榮譽。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