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校的宿捨食堂要向社會『共享』嗎
『共享經濟』可以說是2017年度最具『魔幻色彩』的詞語。共享單車,共享籃球,共享健身房,共享睡眠倉……這股『共享之風』也迅速刮進了高校,在校園內,出現了『共享宿捨』與『共享食堂』。有人認為,這兩種共享與以上諸多共享有本質的不同,比如共享單車,實際上是購入了一批新的單車進行分時租賃,本質不是『共享』,而是『租賃』,但共享宿捨與共享食堂,是在共享暑假閑置的校園資源。高校公共資源要和社會『共享』嗎?
共享宿捨負責人:每晚25元,並不是為了盈利
『只在暑期運營』,『共享宿捨』項目負責人,成都空港創新旅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曦說,『共享宿捨系落實四川省政府「利用高校假期閑置資源助推雙創+旅游」項目工作部署,針對學校現狀,由學校所在的成都市雙流區政府、校方與運營機構三方合作的一項嘗試。(共享的)都是西南民族大學的宿捨,一共41間,每晚25元,自7月23日到8月21日營運30天。』隨著開學的到來,『共享宿捨』目前已經停止運營。
據王曦介紹,30天內共有1073人次入住。記者用第三方軟件搜索西南民族大學周邊酒店,每晚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即便最便宜的青旅也要29元/晚。
王曦說,運營此項目是根據省大學生感知四川活動的要求,共享之旅的定價不高是因為做這個項目主要不是為了盈利。『我們的運營收入也將作為管理、安保、教師的運營費用和實習學生暑期勤工儉學的費用』。
羅鴻是共享宿捨的設計師,現就讀於西南民族大學2015級環境設計專業。她介紹,每個床位在裝飾時都加入了民族特色。『因為我們是西南民族大學,56個少數民族齊聚一校,開放給游客入住時,也想保留少數民族的特有特色,並通過裝飾來實現』。
參與項目運營的幾名學生來自西南民大旅游管理專業,『庫房管理、床品清洗、鋪床、衛生、值夜班,一切運營都是他們在做』。
在網上,有不少網友質疑『共享宿捨』。有人覺得『共享宿捨』只是變相開旅館,高校商業化的風氣不可助長;也有很多人擔心旅客入住,會影響校園秩序與安全,侵犯學生隱私。
對此,王曦回應,共享宿捨原有的學生在開學後將搬回校本部,宿捨內個人用品已全部收走,所以不會存在侵犯隱私的問題。據介紹,高校不是把校捨拿出來做商業化,使用的大學生公寓是西南民族大學大三結束搬至民大本部學生的暑期閑置宿捨。西南民族大學有兩個校區。開辦共享宿捨的校區位於成都市雙流區臨港路二段,而校本部位於武侯祠附近。
『整個共享宿捨運營狀況很好,沒出現安全問題或者損壞物品這些問題。學校那邊也很滿意,我們學生覺得利用了閑置資源,並沒影響他們原本的生活,也很支持。網上很多討伐我們學校的,說學校缺錢,其實25元一晚上能賺什麼錢?真的就是為了提供閑置資源給更多的人。』記者在網上隨機聯系了一些西南民族大學的學生,大部分表示支持。
而至於安全問題,王曦介紹該項目已經辦理了完備的住宿人員登記系統、消防安檢措施。『如果是外面的游客,來這邊入住需要一人一證實名登記,如果來的是一家人,會把他們安排在一個房間。房間基本都是按照男女分別排房的原則,保證安全性』。
住宿期間,住客交100元押金還可以領取一張校園卡,在學生餐廳吃飯,並使用圖書館。『校園卡租借出去全是經過持有校園卡的學生同意。如果弄丟了或者多刷了錢,就從押金裡面扣。』羅鴻說。
據他們登記,住客主要是來附近實習的大學生,也有游客,或是家長帶孩子來體驗大學生活的。
高校學生出租宿捨並不少見
其實,『共享宿捨』並不是新鮮事物。有網友感慨,所謂的『共享宿捨』不就是『出租宿捨』嗎?』據記者調查,高校學生私下出租宿捨的現象並不少見。
『主要是把床鋪出租給熟悉靠譜的人。』北京某高校學生小倩說。她告訴記者,暑期是出租床位的黃金時期,這一時間段內,會有很多還沒有找到新住處的畢業生尋找臨時落腳點,也有不少來北京實習的學生,此外,考研學生也是租房主力。
以北京高校為例,一學期的住宿費約在800元~1500元之間。小倩對外出租床位的費用為60元/天,出租一個月,就可以賺回住宿費。記者用第三方軟件查詢學校附近的酒店,均價約在300元/晚。『暑假學校是很安靜的,食堂、浴室也都比較方便,所以住宿環境還是很好的,並且他們大多也是學生,還是比較適應的』。
小倩一般只把床位出租給熟悉的人,因為擔心不了解的人會破壞或者偷盜宿捨內物品,並且有時也有室友暑假不回家,她擔心陌生人入住會打擾室友作息。
但查閱北京高校BBS,有大量的求租帖子。例如,其中有一條是『本人女,急求宿捨床位,主要用於考研備考,個人生活習慣良好』。
小孟是北京某高校學生,她會將床位出租給網上求租的陌生人。『會大概先了解一下,覺得差不多就把床位短期租出去。』小孟說。她之前,利用這種方式在暑假賺過一些零花錢。但現在小孟的『生意經』不靈了。『有一次被宿管阿姨認出來,我們學校管得特別嚴,現在不太能進去陌生人了,宿管阿姨是記臉的』。
小孟傳授了一些可以假裝自己是樓裡人的『訣竅』。『一般會告訴他們,穿著打扮上盡量學生氣一些,然後進樓的時候盡量不要跟宿管阿姨有眼神的交流,也不要太緊張,自然大方一些就好』。
記者聯系了一些暑假期間曾租住過學生宿捨的人。大部分表示挺好的,與住一般的青旅差不多。如果有室友在的話也沒關系,大家一般不會有什麼交流,各忙各的。主要是住宿費用與外面相比,要便宜很多。也有不少備考考研的學生表示,租住學生宿捨,或者是校園內房屋,是想方便在學校內上自習,提前體驗校園生活。
但是,租住宿捨床位,『風險』也是很大的。『有的學校是不許外來人員進入的,一旦被查出來,就要立刻被清走,每天經過樓下門禁的時候都提心吊膽的』。
除了校方,出租者的室友很多也有意見。『覺得非常不能理解,因為租出去也沒有多少錢,讓朋友住還能理解,但是租給陌生人就真的是挺有病的,而且有時候暑假我會留校實習,感覺跟一個完全不知道來歷的人住在一起,還是挺鬧心的。』這位同學說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拿開空調來舉例吧,有人怕冷有人怕熱的,到底開還是不開?』
目前,不少高校對外人入住學生宿捨均有相關處置意見。例如北京大學《學生宿捨管理規定》第十四條,『嚴格禁止出租床位和留宿同性客人,留客每人每天罰款50元,並令其立即離開宿捨樓。』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宿捨管理規定》第四章第十七條,『未經批准,入住學生不得自行調換宿捨、床位;不得佔用空置床位;不得私自轉讓、出租床位。』
專家:共享高校公共資源不能搞『一刀切』
近年來共享經濟已成風口,各種各樣的共享頻出。但也有專家指出,現在許多所謂的共享並不是真正的共享。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對於供給方來說,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來獲得一定的金錢回報;對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擁有物品的所有權,而是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而現在的共享單車等往往並不是利用閑置資源,而是要新購買商品之後再用於出租,這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分時租賃,而非共享。與之相比,高校宿捨在假期的短租,顯然是盤活了閑置資源,那麼這種『共享宿捨』的模式是否值得在更多高校推廣?或者高校是否可以向社會開放更多資源?
『是否進一步設計?目前沒這個打算,因為我們本就不是奔著盈利去的。』羅鴻說。她認為,共享宿捨與外面的共享單車相比,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利用了閑置資源,然後收取一定費用,但費用都不高,以方便大家為主』。
無獨有偶。近日,湖北大學一位大四學生利用學校食堂開辦了一間共享廚房,付10元,帶上自己的食材,就能在共享廚房烹飪菜餚。同時,共享廚房所進的食材都會經過學校食堂的嚴格審核。目前,創辦共享廚房的楊海北正打算把共享廚房模式在武漢各高校中進一步推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盤活暑期閑置資源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契約約定以平衡多方關系。『房子是學校的產權,學校如何去做可以作決定。在作出決定時要注意各個方面關系的調整。因為共享時間是短期的,衛生、用水、用電,以及安全問題應該通過相應的方式約定,避免出現問題。比如可以簽短期協議,住進來的人應該注意什麼,包括衛生,是做清掃還是有清潔工。最好把它講清楚』。
他認為,相比較旅館,學生宿捨最大的競爭力就是價格。『這種低價來自低成本』。從經營角度來說,學生宿捨不存在房租等支出。保潔等工作,主要由學生自行完成。『但是開放之後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清潔工作誰來做,無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儲朝暉稱,暑期開放的校內各類場館,實際都會增加運營成本,『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大,後勤和安保的壓力就體現出來了。』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盡管『共享經濟』越來越熱,但是『高校不同於社會,應兼顧到學生及家長的感受』。『雖然有住宿登記制度,但是如果有人持偽造證件入住,就是一大隱患』。
『符合開放條件的大學怎樣向社會開放,應該有系統性的鼓勵政策』,汪玉凱認為,『共享宿捨』涉及管理、維護、維修等費用,需有明確政策指引,『可允許學校通過成本核算收取一定成本費用,或者單列經費進行補償。』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校長劉向兵認為,共享宿捨並不是新生事物,因為在國內的高校,大學生對校園公共資源的使用本身就有『共享』的性質。
『是個好現象,如共享宿捨,對高校而言,盤活暑期空置的資源,既滿足游客或考研學生的需要,又有利於實現學校資源的保值增值;共享食堂,或者共享廚房,對於學子來說可以吃一頓自己動手做的飯,對於學校來說某種程度上避免同學們在宿捨使用違規電器,一舉兩得。另外一個好處,是有助於學校提昇後勤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劉向兵說。
但是,他認為是否共享校內資源,對於學校而言是一種挑戰。『一是應當嚴格限制在假期,不能和在校學生爭資源、爭空間,高校辦學資源總體上是很緊張的,更不能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這是底線;二是校園安全、宿捨安全管理要加強,水電運行、物業保潔管理都要跟得上;三是學校要進一步提昇後勤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滿足市場需求。
對此,他給出建議,『一是高校如果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飪之類的專業,可以發揮學校專業的優勢,把共享的宿捨和廚房作為專業實習基地,一舉數得;二是不妨與校外專業團隊進行合作,事半功倍,如與校內酒店承租方或外部的旅游公司、酒店特別是搞民宿的實體進行合作,實現共享的可持續。』
『是否共享、是否開放,是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問題,不用「一刀切」,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辦學實際做決定。如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對來旅游的人都要限制數量,是不可能再搞什麼共享的;西南民族大學處在成都這樣的旅游城市,游客對便宜實惠又有特色的住宿有巨大需求,假期開放後,又不影響學校的正常秩序,這樣做則完全可以。總之要因校而異。』劉向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