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防務部門公布『2017大陸軍力報告』稱七種情況下『共軍可攻臺』)

臺防務部門公布的『遼寧號』跨海區訓練圖(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環球網報道臺當局防務部門今(31日)將一份名為『2017年中共軍力報告書』的文件遞交至『立法院』,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1日報道,在這份報告中,臺軍方首次公布大陸航母『遼寧號』跨海區域航訓航線圖,圖中顯示,『遼寧號』在2016年年底首次進行繞臺航訓時經臺灣東南海域時,曾一度進入臺灣地區所謂的『防空識別區』(ADIZ)內。臺防務部門並認為,『大陸航空母艦戰斗群悄然成形,具備有限度的遠海能力。』
報道稱,臺防務部門在今年的報告中也自2015年後再次提出了『整體評估共軍犯臺可能時機』,其中包括七種情況,分別是:一、『臺灣宣布獨立』,二、『臺灣明確朝向獨立』,三、『臺灣內部動蕩不安』,四、『臺灣獲得核子武器』,五、『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對話的延遲』,六、『外國勢力介入臺灣島內事務』,七、『外國兵力進駐臺灣』。
報告書還聲稱,近年來大陸萬噸級公務船舶依舊藉執法和科研之名,常態在臺灣周邊海域及重要航道活動,配合海軍情報艦船進行臺海戰場情搜,東部戰區持續從事針對性兩棲聯合登陸作戰演練,海空兵力頻赴東海警戒巡邏及南海戰斗巡航,繼去年航空母艦編隊及海空機艦數度繞行臺灣本島周邊,2017年7月空軍轟六型機首度赴臺海當面從事戰斗巡航,凸顯『大陸對臺灣的武嚇已不再隱晦』,透過『經由例外、塑造慣例、形成常態』模式,藉常態軍事威懾,對臺灣形成『戰略包圍』的態勢。
而針對解放軍航空母艦跨越島鏈的部分,臺防衛部門稱,遼寧號航艦2016年底經由北海、東海並首次跨越『第一島鏈』,循巴士海峽駛入南海,期間從事艦船及艦載戰斗機組合訓練,展現基本防空及對艦作戰能力;另外在今年7月的兩次經由臺海,則是以逼近『海峽中線』航行,臺防務部門認為,近來解放軍戰機及航艦編隊常態性繞行臺灣本島,展示對臺灣的軍事威嚇實力。
對於大陸對臺的可能行動,臺防務部門片面認為,大陸可能會采取『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用兵理念,稱解放軍可能行動包括聯合軍事威懾,運用心理作戰模式,采取提高軍事活動強度、調整兵力布局,包括前進部署、實兵演習、火力示警或軍事艦船藉自由航行及無害通過之名於臺灣本島海裡毗鄰區內巡弋等。
有分析認為,從臺灣近幾年的大陸軍力報告可以看出,島內對大陸的軍事懮慮與日俱增。在2013年的報告中,臺『國防部』稱,大陸在兩棲正規運輸裝備還不足的情況下,尚未具備全面進犯臺灣的作戰能力,現階段對臺灣采取軍事威懾、火力打擊和封鎖作戰的可能性較大;但解放軍未來在具備奪佔臺灣能力或情勢迫切需要時,不排除展開三棲『進犯』,直接攻下臺灣。
進入2014年後,由於臺媒報道解放軍偵察機『硬闖』臺『防空識別區』引發島內集體懮慮,臺防務部門2014公布的『中共軍力報告書』也稱,大陸已具備奪佔臺灣近岸島嶼的能力,未來若情勢需要,可運用巡航導彈、短程彈道導彈癱瘓臺軍防衛能力,並采取『三棲作戰』直接攻奪臺灣,力求在第三方介入前速戰速決。而2015年3月,大陸再度提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言論,加上當年大陸中央電視臺報道解放軍『朱日和』系列演習將臺『總統府』列入作戰假想目標,臺防務部門在報告中稱,『彰顯中共仍將臺灣列為軍事准備首要目標,未來對我軍事威脅必將日益嚴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