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異議』,『我沒有異議』……昨日,在渝北區法院,17名年輕的被告站成一排,對於渝北區檢察院兩江新區檢察室的指控和法官現場詢問均表示無異議。他們是傳銷組織成員,身在北京和河北,通過QQ、微信、陌陌等社交平臺扮演女性進行婚戀詐騙,多個省市的26名被害人被騙取近23萬元。
這17個人只是該傳銷組織涉嫌婚戀詐騙的第一批被公訴的成員,兩江新區分局破獲的該案中,共有犯罪嫌疑人70人,受害人數超300人,總涉案金額超過200萬元。
首批17名被告大部分是90後,文化程度都不高。運用『拉熟、殺熟』等傳銷組織慣用手法,他們中有戀人、有兄弟、有同學。他們通過社交工具,利用『談戀愛,出車禍,生病』等套路進行系列詐騙,有些受害人甚至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直到被騙得『真的沒錢了』,傳銷組織成員纔放手。
法院將擇期對該案進行宣判。
拉人
從堂哥到表妹,一個都不放過
秀山的姚某是90後,別看只有小學文化,卻在傳銷組織裡當了『主任』。
2016年5月,隔房的堂哥把姚某帶到北京,不僅天天住賓館,堂哥的朋友『冉哥』還出面接待並帶他四處游玩。姚某見『冉哥』舉手投足頗有成功人士的風范,希望『冉哥』能帶著自己發財。
『冉哥』將姚某推薦進了『廣東省碧雲化妝品有限公司』(後改名為廣州市碧雲化妝品有限公司),在這家公司姚某被進行勵志類『洗腦』。一個多月後,姚某被帶到北京市通州區邢各村一個四合院的出租房內。在這裡,他意識到自己進入了傳銷組織。
姚某此後在這個傳銷組織裡擔任了『主任』。
昨日,站在被告席上的田某、劉某、敖某、彭某都是被同學、朋友等熟人介紹進入傳銷組織,繼而成為姚某的下線。
演戲
男扮女網絡談戀愛,掙傳銷『大錢』
在這家以公司名義為幌子的傳銷組織中,金字塔形式明確,由下到上結構為『業務員』、『主管』、『主任』、『經理』。『業務員』、『主管』上繳贓款的數據就作為他晉昇層級的標准。
在出租房內,傳銷組織的楊某給姚某上課,內容是用QQ冒充女性身份,去搜索陌生男子加好友聊天,之後編造各種理由讓對方打錢。『學了後,我也用這種方法詐騙過兩次,但是都沒有成功。』
姚某能成為『主任』,主要成績是『叫了幾個人過來就發展了幾個下線,包括劉某蘭』。姚某先是在網上和劉某蘭聊天並談戀愛,取得對方信任後叫到北京,然後進行洗腦加入團隊,『我再教她具體實施詐騙的方法。』
『主任』級別的姚某和劉某蘭主要負責下線的衣食住行以及紀律,還要單獨教下線如何實施和配合詐騙,並對成員詐騙所得進行匯總上交,下線如果出去也要給『主任』請假。
殺熟
親爹面前裝可憐,騙了兩萬多
這個傳銷組織以談戀愛進行詐騙是其最大特點,目標是瞄向了『雲貴川』。這個組織的成員幾乎都來自西南地區。
四川省華鎣市的90後韓某華是姚某的下線。剛進入這一行時,或多或少還有些害怕,但他好吃懶做,花錢又大手大腳,再加上聽信了姚某對於『未來』的美好勾勒,便『立志』要乾下去。
第一單找誰?沒『業務經驗』的韓某仔細思慮後,打算從好友卿某下手。
說乾就乾,韓某從2015年10月起,便開始做足對卿某實施詐騙的准備,韓某挑了一名在北京市朝陽區廠裡面上班的年輕女子的QQ號來冒充自己,利用原先就知道的卿某的QQ號,添加卿某為好友。於是,明面上的一個漂泊在外的打工妹妹和單身男青年的聊天,就順理成章地開始了。
到底是老朋友,韓某對卿某的個性和喜好揣摩得很好,兩人談話總能談到一起。韓某賣力地扮演著一個可人的女性角色,讓朋友卿某深信兩人的相遇是心有靈犀,命中注定,兩人迅速確立男女朋友關系。期間,韓某為避免卿某對屏幕對面的『女友』生疑,還特地找了同在一個傳銷點的年輕女子發了一條QQ語音信息。之後韓某便以『錢包掉了』為由,要求『男友』卿某分兩次打給他2000元。事實上,即使是『男女朋友』關系,韓某表示自己依舊留了個心眼。他提供給卿某的銀行卡其實屬於傳銷點的一名女子,卿某把錢打過來之後,那名女子便把錢取出來給他。
重慶秀山籍的95後田某新在把親哥哥拉入傳銷團伙後,業績始終做不起來,他想到了親爹,『我告訴父親我身體不舒服,需要住院治療,開始父親打了4000元,後來我又以北京住院貴,父親總共給打了21000元。我全部都交給公司了,由於公司內規定交2900元算完成一個任務,可以提375元。我總共交的算完成10個任務,就返給我了3750元。』
狠騙
各種花招盡出,騙到對方沒錢為止
根據公訴機關的指控,17名犯罪嫌疑人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騙到底,直到騙得對方沒錢為止。
四川鄰水馮某春的妻子在2015年意外去世,次年3月被游某平假冒的『游雪』加上了微信。
知曉馮某春『想找一個女朋友』後,游某平施展渾身的騙術:不想住宿捨想到外面租房子,騙得1000元;想去福建看馮某春騙得2000元;出門去車站被狗咬了騙得2200元……游某平在機場把別人的平板電腦碰掉要賠3000元,姚某扮演了被碰掉電腦態度凶狠的男子,馮某春為此轉去2900元。
馮某春先後28次轉賬給游某平44600元。最大的一筆是游某平『得了闌尾炎馬上到醫院做手術』,馮某春三天內先後給其轉賬5500元。
公訴機關指出,這些犯罪嫌疑人常常編造家庭經濟困難、想外出找工作、與你見面、制作虛假車票、乘車途中損壞他人電腦、突發疾病需要治療、親人生病或者死亡等謊言,並由其他成員配合冒充相應的列車員、醫生、親人等角色與被害人通話,獲取被害人的信任,以此不斷騙取財物。
上述騙術在重慶男子郭某江身上也屢試不爽,騙他的是韓某華假扮的女性陳艷琴,兩人通過一個月的微信聊天建立了戀愛關系。從2016年11月10日開始,韓某華就以闌尾炎做手術、買藥、租房、還債、去機場准備見面時撞了奧迪等借口騙了郭某江1.5萬元,直到最後郭某江說自己真的沒錢了,『她就要跟我分手,把我的微信拉黑了,電話也不接了,我纔意識到被騙了』。
重慶警方根據郭某江的報案順藤摸瓜,在去年12月24日,將17名犯罪嫌疑人抓獲,並一舉破獲70人的傳銷詐騙團伙。
本報記者錢也實習生譚永紅
-提醒
征婚對象找你借錢
小心是個坑
昨日,渝北區檢察院兩江新區檢察室就當日庭審的傳銷組織成員進行婚騙案表示,當前婚戀詐騙類犯罪呈現『三個新動向』,亟需引起高度重視。
區別於傳統的婚戀詐騙,當下出現了專門的以婚戀為名實施詐騙的犯罪組織,通過冒充年輕女性、以婚戀為名,在互聯網上尋找詐騙對象,然後再虛構各種事實,相互配合,騙取被害人錢財。
其次,網絡化趨勢更加明顯,犯罪分子往往通過婚戀網站、直播平臺、QQ、微信等行騙。此外,犯罪嫌疑人具備一定的反偵察意識,加大了犯罪打擊、證據固定的難度。
檢察機關建議,公民在網絡相親交友過程中,要保護好個人隱私和財產信息,一旦出現征婚對象借錢時,務必核實對方真實身份,防止落入『圈套』。
原標題:網上談戀愛,小心『她』是搞傳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