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訊 7月28日,本報曾報道貴港一位6歲的女童患異食癖吃頭發,導致胃中形成了一顆雞蛋大的結石。沒想到,8月10日,桂林一位6歲的異食癖女童,也因胃腸中有結石,來到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消化內科求醫。
據該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陳飛國介紹,這位6歲的小女孩叫琴琴,看起來和其他同齡人沒有什麼區別。去年底,琴琴出現吃飯後嘔吐的現象,而且比較嚴重。家長就帶她去桂林當地醫院檢查,結果CT檢查發現胃及十二指腸有不明腫物,當時判斷是結石,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發的,醫生采取了保守治療。
今年春節過後,琴琴在家長的帶領下再次去醫院檢查,發現結石變大了,醫生當時建議進行手術。考慮到孩子還小,琴琴的父母沒有同意。最近,琴琴的父母看到本報7月28日報道的貴港6歲女童患異食癖,吃頭發導致胃中長雞蛋大結石的新聞。而琴琴的癥狀類似該貴港女童,於是,父母馬上帶上琴琴來到南寧瑞康醫院尋求幫助。
經胃鏡及CT探查,醫生發現琴琴胃裡腫物很大,有5cm×16cm大小,整個腫物呈條狀,肉眼可見有毛發、棉絮及食物殘渣,一部分在胃裡,一部分已進入小腸。8月11日下午4時,醫生為琴琴實施了內鏡下胃內異物取出術,兩位主任輪流操作,一直奮戰到12日凌晨3時多,纔將整個腫物切碎取出,手術進行了約12個小時。
術後據琴琴的父親朱先生稱,孩子2歲時有將沙發上的毛擼下來吃的毛病,父母進行了制止,並將家裡有毛的東西都收了起來。可孩子睡覺時又有抓自己頭發吃的問題,後來也進行了制止,沒想到後果會這麼嚴重。
經醫院檢測琴琴的血液發現,琴琴的血清鐵元素只有正常值的一半,另外檢查琴琴沒有寄生蟲,因此,醫生考慮是由於微量元素缺乏誘發的異食癖。
由於近半個月接診了兩例異食癖的孩童,瑞康醫院醫生提醒家長:如果你的孩子(1-6歲),有吃泥土、紙片、頭發等不正常的行為,要立即制止,並帶去醫院檢查,查看孩子是否有寄生蟲、體內微量元素是否正常等問題。
『總認為自己有病』是不是一種病?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陳佳嘉
『醫生,已經十幾年了,我父親總是失眠,經常會莫名地發脾氣,老是感覺自己身體不舒服,也檢查不出什麼問題,但是又反復地去各大醫院找醫生看病。』市民張女士帶著已經被病痛折磨了十年的老父親來到南寧市心理醫院老年精神科就診。
南寧市心理醫院老年精神科的黃尚崗主治醫生經了解,張女士的父親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出現失眠癥狀,情緒常不穩定,經常會因為一些陳年舊事亂發脾氣,又老是感覺自己身體不舒服,胸悶氣緊、不時咳嗽、便秘、頭暈頭痛,飯量很少,去過好幾家醫院檢查,看了幾十個醫生,也花了不少錢,醫生都說他身體很好,沒什麼大問題。但他始終感覺自己身體不舒服,經常會自己找各科醫生看病,家裡的藥都快堆成山了。
黃醫生對張女士的父親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診斷為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征的神經癥,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最常見的癥狀是:胃腸道感覺異常,疼痛、打嗝、反酸、惡心、嘔吐等,皮膚感覺異常,燒灼感、疼痛、癢、麻木、蟻走感等。這些癥狀經仔細探索很可能是由應激引起的不快心情轉化而來,很多患者在到精神科就診之前,癥狀往往已存在數年。大多數軀體化障礙患者已曾接受與基層和醫療保健機構長期就診的復雜經歷,其間曾接受過許多結果為陽性的檢查,或者一無所獲的手術。但這些患者仍會不斷拒絕醫生關於其癥狀沒有軀體障礙的解釋,會選擇相信一些醫療騙子,容易上當受騙,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目前,許多精神疾病的病因尚未詳明。因此,人們為防止發生這一類疾病,倡導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能夠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襲,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老年精神科專家溫馨提醒:
(一)培育健康肌體,包括腦功能的發育,使大腦經常處於健康狀態,身體強壯,精神飽滿。
(二)培養個性健康發展並加強鍛煉,使之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相統一。
(三)培養健康飲食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