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外賣配送服務規范能否落實引熱議 外賣小哥有話說
2017-08-09 17:33: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朱麗莉 袁慧晶 楊穩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外賣配送規范能否落到實處

  業內人士表示,行業規范是有必要的,但該規范不是強制要求,加上現實外賣配送過程中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各項具體規范落到實處存有難度。

  『規范看著很美卻難有實質意義,規定商戶應在10分鍾內確認訂單,若超時是否真處罰?最終還得靠消費者用行動投票。』網友『譚某的大麥』的觀點道出了不少人的懮慮。

  百度外賣配送員小陳告訴記者,不允許配送員進入家中,是約定俗成的,感覺不需要規定。至於『輕聲敲門』,有時候別人家的房子是套房,配送員纔會大聲喊。

  『平時我們基本都按消費者的要求配送,因為這樣纔能得到好評。收到好評較多,系統會優先派單給你,這樣會提昇每天的配送量,收入也會相應增加。』他表示,系統派單後5分鍾內接單基本能做到,當一個配送員忙不過來時,管理人員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外賣小哥到了飯點都是「爆單」模式,連吃飯、喝水的時間都沒有,要完全實現5分鍾接單恐怕得增加人手。』

  采訪時記者注意到,配送員小陳衣服上灰塵較多,他說外出送餐不到半天可能就會『灰頭土臉』,他委屈地表示:『有的客戶覺得他們髒,即使食物沒被接觸污染,也有人會因此給予差評。行業規范的出臺是有好處的,但也希望社會能關注一下配送員的權益。』

  專家:不失為有益嘗試期待更多企業參與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鄧虹認為,『互聯網+餐飲』催生出『外賣配送』的興起,這使得外賣這一行業成為與食品安全密切相關的行業。《外賣配送服務規范》團體標准的出臺,從整體上看傳遞了一個好的信號。以前出現過餐飲店委托摩的司機送外賣的情況,這種臨時性的僱傭關系不可靠,而現在則對服務人員的准入設立了門檻。

  由於我國目前尚無針對外賣行業的專門性法律法規,廣西南國雄鷹律師事務所律師廖富凌認為,該規范不失為一種有益嘗試,『它屬於推薦性的規范,沒有法律的強制約束力,但如果商家自願承諾按此服務規范標准向消費者提供外賣配送服務,則該商家會受到規范的指導和約束效力。這將有利於商家參照規范向消費者提供服務,也有利於消費者參照規范評價商家的服務,以促使商家提高其所送服務的質量。』

  『從長遠來講,該規范的實施對消費者、商家和社會都有益處。』廖富凌認為,如果規范經過檢驗證明行之有效,且有利於進一步規范外賣配送服務市場,則可能會促使出臺規范性的法律法規文件,把相應的服務准則列入法律體系。

  『建議今後更多企業參與完善這一規范。』鄧虹表示,如配送員應輕聲敲門、不應進入家門等規范涉及很多細節問題,想要落實執行這些具體規范,光靠外賣配送行業的自律以及消費者的好評機制還遠遠不夠,也需要與監管部門進行銜接。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