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國內
搜 索
最高法:防止"僵屍企業"借重整制度逃避清理
2017-08-04 08:51:41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孟亞旭 黃悅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最高法民二庭庭長賀小榮3日表示,法院在運用破產重整方式處置『僵屍企業』過程中,要對企業進行精准識別,挽救確有存續價值的企業,防止『僵屍企業』將重整制度作為護身符逃避清理。

  『僵屍企業』,是指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

  賀小榮說,通過對具有挽救價值的困境企業依法重整,可以保留企業經營價值,盡快恢復企業生產經營,避免職工下崗失業,防范維穩事件發生。

  但重整是用來挽救具有經營價值的企業和產能的,而不是簡單、機械地保持企業存續,是否適用重整程序,要以對企業及其破產原因進行精准識別為基礎和前提。

  『要防止將重整作為單純減債的手段,特別警惕一些不具拯救價值的「僵屍企業」以重整作為護身符,借合法形式規避處置出清。』賀小榮要求,要嚴格審慎適用重整計劃強制批准權。

  『重整計劃的強制批准權體現了公權力對商業交易的強行介入,必須慎之又慎,絕不能濫用。』賀小榮說,對重整計劃經分組表決未通過、應當通過清算來退出市場的企業,必須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清算。嚴厲禁止濫用重整計劃強制批准權維系『僵屍企業』而導致過剩產能回流。

  最高法方面透露,將抓緊完善破產重整制度,規范完善破產重整工作。賀小榮說,在處置『僵屍企業』的多種方式中,破產機制可以徹底解決圍繞『僵屍企業』形成的各類債務鏈條,從根本上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破產企業往往債務纏身、經營乏力,甚至還有連環擔保、相互擔保等債務,如果不及時有效清理,極易形成行業性、區域性金融危機。盡早使「僵屍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可以整體了結企業債務鏈條,一攬子解決由此形成的債務困局,消弭風險傳導、防范系統性危機。』

  近年來,關聯企業破產案件逐年增加,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審理難度也更高,但相關規則缺失,亟須加以完善。

  北青報記者獲悉,最高法將解決關聯企業破產問題,目前最高法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已經形成了初步意見,正在征求各方意見。還將探索建立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機制,推動破產案件繁簡分流,提高破產案件審理效率。另獲悉,最高法還將推動建立破產費用保障機制,解決無產可破案件中的經費保障問題。

  賀小榮說,目前看,解決破產費用不足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財政部門撥款援助建立破產費用保障資金。對此,最高法院將進一步與相關部門協調,推動破產費用基金落實。

  同時還將推動建立破產稅收優惠機制,研究制定針對破產企業豁免債務和財產處置所得的稅收優惠制度,激勵和引導當事人主動運用破產制度。

  破產重整成功後,企業信用不能及時修復,已經成為影響破產企業重生的重要因素,亟須加以解決。

  『下一步我們將與央行等相關部門協調,對重整企業的信用修復問題出臺相應政策,以解決重整成功後破產企業回歸市場的問題。』賀小榮說。

  北青報記者獲悉,2016年,全國新受理的破產案件數量比2015年上昇53.8%,破產案件啟動難問題得到緩解。其中,浙江、廣東、江蘇新受理的案件數量居前三位,以上三省受理的案件總數佔全國破產案件總數的48%。截至2017年7月31日,法院共受理公司強制清算類和破產類案件4700餘件。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