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法制  >  社會與法
搜 索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提首起維權訴訟 到底是因為啥?
2017-08-03 16:43: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上官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資料圖:青海集中銷毀10.2萬件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圖為文化執法人員清點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准備銷毀。其實,一些作品的電子版權也與實體書一樣,遭遇侵權問題。中新社記者羅雲鵬攝

  據海淀法院網消息,對於本案,原告認為,兩被告未經許可,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涉案作品的行為,已經侵權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且侵權行為時間跨度大,主觀意圖惡劣,給著作權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一和被告二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萬元;判令被告承擔原告因本案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公證費、律師費等費用共計(暫定)1萬元。

  文著協方面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短篇小說《受戒》被侵權的情況,在知識資源數據庫平臺收錄的作品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也希望通過此案,提醒和警示相關企業合法經營,尊重作品權利人的權益,重視作品的著作權問題。

  對於本案,知名律師楊安進對中新網記者談到,將文字作品數字化在網上傳播,屬於信息網絡傳播權,這是作者享有的著作權權利之一,《著作權法》對此有相關規定。而作品在互聯網的侵權現象早已有之,從2002年開始就越來越嚴重了,歷經的形式有數字圖書館、文檔分享、MP3搜索、視頻聚合等。

  『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著作權法》中也有相關規定。這些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和成員簽有合同,可以幫其成員管理作品,如要使用成員的作品,可以從該組織處付費獲得授權。』楊安進解釋說,所以,文著協可以替他們的成員作者維權,在獲得專門授權的情況下也可以代其起訴。

  記者通過出版社聯系汪曾祺之女汪朝,但對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隨後,記者又聯系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對方回應。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過程中。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